孩子的心理是一个丰富的领域,孩子自自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也渴望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作为家长,我们不只是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知识增长,还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应该注意孩子哪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呢?一。孩子的两面性。同样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庭中的表现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常常是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在家庭中却不听话,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与不好,其实认真分析下,说明孩子还是上进的,在集体中希望自己被认定,因此在学校里他会归束自己的行为,其实只要他想做的事还是可以做好的,而在家里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孩子这种两面性似乎是在向你发出信号,孩子渴望一种完美的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是值得家长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这种现象不尽快得让他一面化,长期下去,无意识的两种表现就会演化成有意识的双重性格,作为家长,除了希望学校、老师配合要求学生家里和学校里一个样之外,增强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克制对孩子的溺爱、姑息、放任是必须要做到的。二。孩子的表现欲与无所谓。表现自己,希望周围的人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人、所崇敬的人的认可、赞扬,这是孩子一种普遍也极为正常的现象,只是由于孩子的坦率、天真而将这种心理需要表现得毫无掩饰,对于孩子这种心理,家长要理解但是又要加以引导,这种心理引导得好会成为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进步的动力。如果孩子的表现欲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讽刺和打击,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伤害,时间久了孩子会认为再怎么表现也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感觉到被忽视了,就会丧失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变得对什么都无所谓了,这样下去是很可怕的所以,请爱护孩子的表现欲,对孩子每一份努力都要给与理解,引导他把这种积极性放到争取优异的成绩和塑造美好的品格上。三。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提醒、关心,只有在自己视野之内才放心,而孩子呢,没长大时想长大,渴望飞出父母的庇荫,有一个自己的天地,这不能否认是一种矛盾,孩子选择表现自我意识往往是从生活方面开始,他们不再听从父母的安排了,而是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挑选衣服,摆放物品,接待朋友.......孩子想独立,有自我意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他们渴望有一份责任,首先是从自己的生活开始,只是由于他们选择的点和表现的方式不恰当或者与家长意愿不同而被家长否定。如果父母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讲清不能做,不恰当的道理,而是武断的否定,或者干脆的不准,就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了,他就会把父母的关心、爱护视为敌意,故意与家长对抗,偏不按家长意愿做事。作为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的长大,听听孩子的意见并不坏,如果孩子的意见和家长意见不一致时,冷静地帮孩子分析下他的意见是否也有道理,当孩子真正出色的处理好一件事,要及时的鼓励并分享他的一切。四。朦胧的性觉醒不一定是早恋。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开始爱美了,就应该比平时更关心和注意他们的活动,除了必要的性教育外,还要教育他们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孩子生理变化的同时出现朦胧性觉醒的表现,是正常的表现,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孩子对某个异性有好感也不一定就是早恋,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你冷静的不去理睬它,由于它本无生存发展的条件,它也就会在时间的足迹下消失,有时候,你一心想阻止它,却会因为过激而导致孩子逆反,反而让其有了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微妙的心理,害死需要家长细腻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