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07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企业如何防范试用期间的法律风险

不管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还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规定,对于新招聘来的员工都有一个试用期的规定,但很多企业在在员工使用期内因操作不规范而引发法律风险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企业如何防范试用期间的法律风险尼?
工具/原料
1

企业法律风险

2

试用期

3

试用期法律风险

4

防范措施

方法/步骤
1

首先,企业在试用期防范法律风险就需要做到一个基本点,即不要无缘无故解除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如果却要解除试用期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就需要拿到充足的证据证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不符合录用的条件,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且能防范法律风险。

2

其次,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至少要证明以下两点,第一是劳动合同及其附件中对劳动者的主要职责以及工作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有劳动者对这些要求的签字确认文件;第二在试用期内有对劳动者的考核记录,并证明没有达到劳动合同及其附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才能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的条件。

3

再次,企业在试用期防范法律风险需要将录用员工的条件进行完整化,企业可以在其员工手册中等劳动规章制度中针对岗位要求规定具体的录用条件,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录用条件,这也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示明义务,让劳动者签收并留下一份备查,也是防范自身法律风险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4

同时,在试用期内要做好对员工的考核,试用期内的员工对于企业的自身以及自己的工作任务都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在这期间做好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让劳动者签字留存,一旦出现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的合同的情形可以将这个考核签收文件作为一个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

5

另外,试用期内的考核内容分为两个层面,对该岗位的工作目标,另一个层面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具体工作情况,包括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需要奖励的地方,需要惩处的地方等等,尽量做到详细、客观、真实,一旦发生法律纠纷才会被法院采纳,如果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会被法院不予以采信。

7

最后,试用期的规定是《劳动合同法》中的强制性规定,企业等用人单位只能在该强制性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规定,不可超越该强制性规定,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的最长时间为6个月,企业等用人单位就不能规定8个月9个月,一旦自行延长试用期就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而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

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于网络,只为了说明问题和美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