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一般用机械停表、秒表等测量。重难点:了解单位的意义,常见于选择、填空 例:小明的身高为172(cm) 一颗小树的高度为0.83(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9(mm) 一节课的时间45(min) 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C)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毫米=1000微米=1000000纳米时间单位换算:1秒=1000 毫秒(ms) 1 秒=1,000,000 微秒(μs) 1h=60min=3600s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2、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3、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4、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例:木块的长度为(2.0cm)方法提炼:一定熟悉各单位的换算,注意要估读,看清是从何处开始测量的,一定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