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在当地的Tafe补习英语,经常念叨这里的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大概就是“excellent”“good job”“you can do it”之类的鼓励性话语了,无论你是真的这样,还是实际上不怎样,但从老师嘴里出来的话,总是很鼓舞士气。这是对成年人的教育,鼓励尚且如此,对待小孩,风气更是“鼓励横行”,基本不用损伤性的话语对待孩子,当孩子做错事要批评时,也是尽量就事论事,点到即止,不会因为上了情绪而口不择言。记得很早,有一次止境喝着水,然后把水瓶向下往地上一路洒着,我推着车子,没有注意到。走到一个路口时,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和蔼的对着止境说“you can be a good boy, can’tyou”。刚听上去觉得奇怪,因为不知发生了什么。后来知道了怎么回事,原来老人很远看见了止境洒水,可能在他看来这不算很对,应该制止他,但他的话语是从正面引导和激励的方式说起,对于孩子来说,很是体贴。对我这个母亲来说,也觉得很容易接受。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至上的宝贝,无论他们实际上有多少缺点,会做错多少事情。于是,有一种心理非常普及,父母一般都对别人议论、特别是针对缺点的议论会很不舒服。即使是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一般都认为应该由自己来矫正,而不太能接受别人的“单刀直入”的建议,或者带有比较性质的言论。成年人的世界里,这个是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得到化解的。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懂,当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时,无论是当面,还是背着,都可以看做一种不成熟。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一个礼物,他的一切组成,父母都有理由无条件去接受,父母能做的,就是用全部的爱和能力去给他一个合格的成长环境。即使,孩子可能不会完全父母理想中的一切,但是,这是事实,也是真实的人生。任何的比较都不是那么有意义,有时尚显幼稚。看过很多孩子,孩子A长得更高更壮,孩子B更伶牙俐齿,孩子C能自己独立吃饭洗澡,孩子D会说中英双语了……但也有孩子E三岁依然还不会自己上厕所,孩子F从来不吃蔬菜,孩子G动不动大哭大闹,孩子H经常动手打人……大概千人千面都不够形容每个孩子的不同,承认孩子的不同,应该是个基础之中的基础罢。喜欢片面的比较,有不成熟的心理作怪。有些父母喜欢有意无意的吹捧自己的孩子,然后拿别的孩子的缺点来衬托。总觉得非常不解,因为,在成年人世界里,这些行为可以得到正常的理解,但在孩子世界里,这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被评论的孩子。孩子再小,都有自己的理解能力,他们甚至能从大人的眼神里和动作里,知道大人都他们的评价。因此,当孩子知道,他在大人眼中和口中如何如何不好时,对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的成长,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如果自己的父母在这种时候,又不能很好的诠释这种境况,孩子的受伤则会更甚。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大概都会有这种经历,即孩子对父母的“夺爱”之战。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因此,不少的家庭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如果处理不当,大孩子往往会欺负小孩子、或者故意捣蛋,通过这样一些极端行为来争夺父母被分走的爱。往往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父母锲而不舍的教育和努力,才能让孩子“和平共处”。因此,如果孩子从自己父母口中听见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不高”,这种打击是很大的。相同的,如果当别的父母对孩子评价不高,而自己父母没有维护自己的举动时,打击依然不小。邻居孩子B,性格有些敏感而胆小,五岁了,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总是很容易大哭,然后跑到妈妈这边来诉苦。旁边有别的家长如此说道“BB那么大了,怎么还这么容易哭啊,我家CC都小一岁,他就很少这样哭”。B的妈妈自然明白此话的不中听,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不会那么容易说破,她只是安慰和鼓励B,按照她一贯的方式和口吻。B在妈妈的安慰下,很快就恢复了。在跟B的妈妈熟悉之后,我很为她的方法感到正确。私下里,她也觉得B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但有他的原因,如B体质不好,对很多食物过敏,因此,妈妈相对对他保护多些。但是,她也对那些当着孩子的面评论孩子的言论很为不满,但她自己能忍着,然后对孩子做最大化的开解和鼓励。有些事情,无法强求他人,只能做好自己。对于孩子的弱点,当他人“大嘴”的说三道四之时,父母是最应该及时抚平孩子困惑的那个人。现在孩子小,尚且很难懂得诸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高深的哲学,但他终有一天会懂。而在他用健康的心理迎接这一天到来之前,父母就有义务细致的保护他的自尊心,提高他的抗压力,因为孩子总是无辜而脆弱的,不要因为一些成年人世界里的幼稚,影响到一个幼小心灵的成长。因此,我经常反复对自己说,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一个孩子的缺点,不要做一个“大嘴巴”妈妈,无论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别人的孩子。
上一篇:三国杀如何使用颜良文丑
下一篇:程咬金的三板斧口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