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耐心
给与一定自由
表现1:迷一样的喜欢说“不”在2岁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别人说的和“我”说的。为了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我就要否认其它所有的话。说“不”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威力,他们会频繁对身边的人使用这个“武器”。
l 解决办法:允许孩子自主选择,把握底线有个父母总结了自己2岁女儿的“四不”——不起床,不吃饭,不睡觉,不洗澡。如何融化孩子的“不”呢?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选择,你可以问孩子:你是用红色的小碗吃饭,还是用橘色的呢?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最大限度内化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赋予更多的责任,这样行动力也更强。当然,对于原则性的事情,家长还是要坚守底线。比如,在小区看见一个孩子拿着爸爸的手机玩游戏,动作很是熟练,孩子爸爸解释说,孩子就喜欢玩手机,不给就哭。这件事上,我想说的是,孩子哭就哭吧,哭完再告诉他,手机不能给你玩。给孩子一个底线,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表现2:我的事情我做主家有2岁的娃,可以让你体验360度无死角一地鸡毛的生活。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成熟,大脑功能不完善让孩子很多的时候,完全hold不住自己,想法千千万,无奈执行力却不够。他们什么事情都想身体力行自己去做,以此来证明我能力的强大,可却又做不好。他们无法接受这种挫败感,就会发脾气、哭闹,在家长看来,可能会是“作”“无理取闹”。想做又做不好,这是2岁孩子特有的无奈。
l 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关乎原则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当家作主”。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个孩子精神独立,首先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2岁孩子的探索欲很强烈,家长可以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样不会破坏孩子的好奇心。不管父母有多爱孩子,终究有一天,他们要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的纷扰和精彩,所以独立是一项必要的技能。
表现3:一言不合就哭闹进入2岁后,孩子摇身一变成为“哭神”,一言不合就开始哭闹,这是因为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口是心非,他说想喝水,如果你把水杯递给他,他却闹了,因为他们内心是想喝饮料。他们希望自己的心思被猜中,因为觉得这样自己才是被关注的。
l 解决办法:接纳理解孩子2岁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刺猬,谁说他,他和谁“掐”,“杠精”一个。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任何的安慰、安抚和告诫,都是苍白无力的,那么,索性就让孩子去闹吧。对于孩子的各种“作”,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行为,尽力制造一个美好的画面——你在闹,我在笑。等到孩子安静下来,再去给他一个拥抱。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了,所有的情绪都被父母get到了,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
2岁是孩子的叛逆期,也是成长的黄金期。虽然生活被孩子“可怕的2岁”搅和得一地鸡毛,父母却可以用爱把鸡毛扎成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