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
不出门没关系,但是一日三餐可怎么办?于是生鲜电商一夜之间,就成了很多居民的选择,纷纷设置闹钟,“0点抢盒马鲜生,6点多抢Dmall,7点美团买菜,8点每日优鲜,9点永辉买菜……”
面对众多居民的下单,很多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暴增。叮咚买菜数据显示,整个春节7天假期的订单量可能超过了400万单。每日优鲜数据显示,从除夕至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预计春节七天总销量将突破4000万件。
那经此一疫的生鲜电商,是否就能一夜翻身呢?答案是,未必。因为尽管疫情给了生鲜电商机会,但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来说,还有几个很大难的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个问题,供应链。一方面,需求暴增,另一方面,采购困难。不少村在疫情爆发后选择了封村封路,延长了农产品从原产地到前置仓的时间。不仅影响到了损耗率,也考验着生鲜电商平台的人员配置跟补贴力度,除了要补贴客户,还得要补贴供应商。
第二个问题,缺人。虽然货源相对紧张,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加大采购解决,但人手不足短期难以解决。疫情除了影响了各地的复工率,也让招聘成了一个难题。
现在不少大型超市跟生鲜电商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情况,当货架空了,没有多余的员工有空闲补货。当订单多了,没有多余的骑手进行配送。哪怕是跟快递物流合作、共享员工,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缺人这件难事。
第三个问题,用户留存。在过去,大部分有过网购经验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但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会被培养起来,这对于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只不过,疫情总会过去,当人们走出家门,回到工位,重返校园时,生鲜电商该怎么办呢?年轻人还是会叫外卖,爸爸妈妈们也会回到菜市场。当刚需场景消失,生鲜电商们是不是又得走回烧钱、补贴、抢人的老路子?
当高需求、低获客的短期增长点过去后,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是生鲜电商们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事实上,这次的疫情,不光是给了垂死的生鲜电商机会,也给不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END
很多人说,这次疫情催生了多少多少风口,是时候创业了,是时候转型了。疫情过后,谁能在配送速度、新鲜程度和价格优惠度三方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把更多的用户留下来,才能真正的活下来,转危为机,才能一夜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