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如何估计彗星的亮度

彗星的预报工作颇费周折——它往往极不守时;同样地,对于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正确地估计眼前彗星的亮度也并非易事。   一名长期从事变星观测的爱好者能够极其准确地估计恒星的亮度(误差可以小到0.1等-0.2等)。但这仅仅是恒星间的亮度比较,彗星的大小可以从几分到几度不等——它们和点状的恒星不同,正确地估算它们的亮度要比恒星困难许多。   几个世纪以来,彗星视星等的估计工作一直很不理想:爱好者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彗星看起来最明亮的核心部分——彗发中类似恒星的点状部分;另一方面。人们总是低估了彗头的亮度。一般来说,正确地估计彗星的亮度需要两颗不同亮度的参考星——其中一颗亮于彗星,另一颗比彗星暗。如果它们距离彗星很近且远离地平线(避免大气消光的影响),那将对正确估计彗星亮度有很大帮助。   下面列出的五种方法是业余爱好者常用来估计彗星亮度的经验总结。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但五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将为你带来满意的结果。估计亮度的五种方法:
方法/步骤
1

西迪韦克法:  这是最常用的手段,由英国天文协会的西迪韦克于20世纪50年代推广使用。首先,观测者应努力记住从相机取景器中所见,已经完全聚焦清晰的彗星的亮度和大小,然后从取景器中观察参考星,调整镜头的焦距使散焦的参考星的弥散视圆面和记忆中彗星的大小相当。这时候观测者可以比较记忆中彗星的亮度和散焦参考星的亮度从而得到彗星视星等的估计值。当然,你应该做多次尝试以得到最合理的结果。对于弥散的彗星来说,这一方法非常有效,但西迪韦克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像海尔一波普彗星这样大小和亮度高度集中的彗星。

2

鲍布罗尼考夫法:   一般认为这种方法的使用源于鲍布罗尼考夫。不过实际上在这位爱好者之前已经有不少人使用这一方法了:彗星和参考星在取景器中被同时散焦直到两者的弥散视圆面直径都达到相当大的程度,这样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亮度。显然这种方法比起前一种更容易掌握。它同样适用于像海尔一波普彗星这样大小和亮度高度集中的彗星,因为它很好地消除了彗星亮度的变化梯度。然而,运用这一方法常常会低估了原本就已经高度弥散的彗星的亮度。

3

拜耶法:   这种方法由20世纪最杰出的业余天文学家之一——拜耶发明。拜耶的方法和鲍布罗尼考夫的方法类似,不过散焦的程度更加夸张。观测者需要改变焦距直到取景器中的彗星或参考星开始消失融入背景夜空中。你需要记住的是它们消失的顺序:如果参考星比彗星消失得更早,那彗星一定亮于参考星,反之有相反的结论。这种方法适合于大小和亮度高度集中的彗星。

4

莫里斯法:   该方法由莫里斯和奥梅拉于20世纪70年代分别提出。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等程度弥散的彗星,弥补了西迪韦克和鲍布罗尼考夫方法的不足。对彗星做轻微的散焦(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估计彗星的平均亮度),记住散焦后彗星的平均亮度和大小,然后将参考星散焦到同样的大小,比较两者之间的亮度。不少爱好者认为这种方法比其他几种更难以掌握。

5

聚焦法:   在聚焦的情况下同时比较彗星和参考星的亮度的方法流行了好几个世纪。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除非彗星的亮度和大小高度集中,否则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会低估彗星的亮度。不过如果把这种方法和其他几种联合起来使用。将会对正确估计彗星的亮度大有帮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