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8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最常见的几种中药,怎么吃才能补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多为滋补药,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①不要迷信补药,要克服“见药不见人” 的错误观点。②滋补药不适用于有实邪的病证。③要警惕所谓“虚不受补”。
方法/步骤
1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的根。野生者为野山参,人工栽培者为园参。产于朝鲜者为朝鲜参(高丽参)。一般栽培六七年后,在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称为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汁中,再晒干后称糖参(白参);除去侧根、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细根称根须。本品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皆可应用。常用量,3~10克。散剂,每次1~2克,日服2~3次。救脱可用15~30克,煎汁分数次服。单服或研粉冲服,或切片含服。注意事项:①入煎剂一般宜文火另煎。②人参的不良反应较少,但长期服用,可能发生头痛、失眠、心悸、血压升高等症状。③大剂量服用时有中毒致死的报告。④婴幼儿未有虚证者不宜服用。⑤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忌同用。服用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⑥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2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内为菌核)的复合体。夏至前后挖取,晒干或烘干,生用。本品补肺肾,止喘嗽。用于①性功能低下。②慢性支气管炎。③肺结核。常用量,6~15克。研末1.5~3克。炖服或研末服。注意事项:①有表邪者不宜使用。②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4

西 洋 参为五加科西洋参的根。又名花旗参。于秋季采挖生长3~6年的根,除去分枝、须尾,晒干。本品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用于阴虚火旺,咳喘痰中带血;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常用量,3~6克,另煎和服或软化切片后含服,或研末冲服。注意事项:①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②忌铁器火炒,反藜芦,不宜与萝卜、茶同服。③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5

大 枣为鼠李科枣树的成熟果实。又名枣、红枣、枣子。初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本品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常用量,3~12克或10~30克。入汤剂或嚼服。注意事项:①宜劈开煎服或捣烂。②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