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3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教学模式的几个弊端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往往存在着这样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倾听。讲完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人物或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接着是边出示图片边分段讲故事,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让幼儿学说新词和短句。最后是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录音,并要提一个总结性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方法/步骤
1

第一、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影响了故事内容的传授,教师无论讲什么故事,都把它套进这个模式里,势必会影响幼儿听故事的新鲜感和敏锐感。

2

第二、失去了故事教学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这是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魅力,一则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春雨润物般的情感来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她)产生情感上的呼应和共鸣。

3

第三、幼儿是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的,他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从何谈起?如果故事教学只满足于使幼儿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这样一种表层功能,那么故事教学的深层功能——开启幼儿热爱文学的心灵之门,引导幼儿踏进文学殿堂的启蒙功能又体现在哪里呢?因此,我认为要改善幼儿园故事教学的模式,不拘一格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功能,尤其是深层功能,使幼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注意事项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内容、情节和结构,我觉得要激发幼儿听讲故事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使之产生心灵上的呼应和共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必须反复钻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题,掌握故事的情节、结构,找准其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适合幼儿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