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23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影响HIV中和作用的因素

影响HIV中和作用的因素一系列遗传和非遗传的因素影响HIV对抗体介导中和作用的敏感性,可能涉及影响包膜线性和构象的变化的遗传改变和此部分描述的其他因素。1.糖基化位点如上所述,一些报道,包括用MAb 2G12所得结果表明针对病毒包膜的糖基化部位的抗体有广泛的中和活性。至于与这些抗体的反应是反映了构象决定簇还是真正的抗多糖反应还不是很明确。但是,MAb 2G12广泛的抗病毒活性与它对Gp l2O上碳水化合物识别有关。HIV-1包膜蛋白糖基化结构比非糖基化蛋白能更好地被免疫血清和抗体识别。尽管如此,碳水化合物链(如N-聚糖)也可干扰病毒与中和抗体的作用。由于已观察到HIV包膜蛋白半糖基化在细胞内的修饰,病毒逃逸突变体可能通过这种机制产生。2.细胞表面非病毒蛋白一些研究者发现,在PBMC中培养的病毒和在巨噬细胞及T细胞系中培养的病毒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有差异性。出现此差异性的机制可能是在病毒制备中,不同亚群靶细胞的选择;病毒蛋白在细胞内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膜稳定性;培养过程中传代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插入病毒表面的宿主细胞蛋白不同。在这点上,针对病毒粒子表面检测到的一系列分子,如黏附分子LFA-1的抗体可以加强抗病毒抗体对HIV-1的中和作用,其活性依赖于所使用的抗gp 12O抗体。一些针对ICAM的抗体可增强或减弱病毒对抗gp 120中和抗体的敏感性,针对V3环和CD4结合部位的抗体敏感性被增强。如上所述,其他非遗传因素能解释HIV-1分离株的血清学反应的差异。例如,在实验室用细胞株培养出的病毒对特定血清的中和敏感性可以变高或降低。某些情况下,血清学效应与病毒粒子携带的宿主细胞表面蛋白(如HLA)、糖基化位点及病毒包膜蛋白稳定性的差异有关。病毒表面的HLA分子可能作为溶解和中和病毒的抗HLA抗体的结合部位,特别是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保护猿猴不被人类细胞中培养的SIV感染的机制。而且,人们还发现有HLA抗体的多次输血的病人血清可在体外中和HIV,尤其在有补体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发现是同种异体免疫可能对阻止HIV感染有益的依据。另外有报道组织血型抗原A的抗体可以中和来自A型捐献者淋巴细胞产生的HIV-1,当补体与抗血型抗体使用时得到相似的结果。3.病毒制备的时间病毒制备的时间也能影响对抗体的敏感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病毒粒子包膜的稳定性降低并较早脱落;病毒变得更易被有效中和。因此,建议用于血清学研究的病毒最好来自被评估的个体,且从培养液中取出时间在2天或更短。而且如上所述,要获得临床最相关结果,免疫学分析最好用PBMC而不是用T细胞株。4.免疫优势对一株病毒的抗体是否抑制B细胞产生对其他株病毒的抗体的能力受到关注。Francis首先描述这种“原罪'概念,已在一些病毒上得到证实,包括toga-、副黏病毒、肠道病毒和流感病毒。在动物模型研究中一些证据表明,HIV-1感染中对各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很有限,其机制可能是B细胞对最初感染病毒反应产生的B细胞克隆优势引起一种麻痹。这个假说有待进一步证实,尤其应与HIV疫苗研发相结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