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孩子目前的阶段就是爆炸式想象力,有时会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相混淆,经常有时也会有家长问一些“宝贝形容的”,与我考证,哈哈,这是正常的幼儿期发展阶段经历的过程,家长们只需正确看待,正确引导,及保护孩子纯真无邪的想象力。从儿童成长心理来看,孩子的想象力会经历一个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的阶段,在3~6岁时,孩子的想象具有夸张性,且有容易与现实相混淆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夸大事实以及自己的能力,会把大的东西说得超乎寻常地大,也会凭空想象一些东西,或将自己想象为有超能力的人。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形是非常正常的。
方法/步骤
1
自我保护的反应 通常3岁的孩子说和事实不符的话,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是为了摆脱尴尬而为自己找的一个小小的理由。 比如,很多孩子晚上尿床,看着床上湿漉漉的一大片,他可以为了摆脱尴尬而狡辩:“我没有尿床,一定是我出汗太多,弄湿的。”想象与现实分不开。
2
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会因人而异。通常,孩子在4岁左右时,会将想象的形象与现实的记忆混淆。也就是说,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由于渴望得到而想出来的形象,哪些是自己经历过的真实记忆。有的孩子到了5岁,还会出现想象和现实不能分开的情况。这一点,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想象的事当成真的。
3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会把做过的事与想象的事混淆,经常把假想的事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或者想着想着,就把想象的事当成真的了。 譬如,一个孩子说她在幼儿园吃饭得了第一名。可是父母问老师,老师却说“没有呀”。其实,是这孩子吃饭慢,一直想吃快点儿,但总吃不快。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将内心的想法与真实的情况相混淆。混淆后,孩子就会将想的当成真的,并且说了出来。
4
当发现孩子说的事情与事实不相符时,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学会合理地区分孩子这样说的原因。 如果孩子不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父母就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想象。 正确判断孩子是说瞎话还是想象,帮孩子分清想象和现实,引导孩子合理想象。
5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会说一些让大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话。比如说与超人共进午餐,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孩子这样说,与我们所说的道德意义上的说谎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幼儿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因此,父母遇到孩子说瞎话,要冷静分析。
6
孩子的想象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分辨哪些是想的,哪些是真的,想象的夸张与现实的真实到底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芒果冰淇淋的做法
下一篇:原神须弥梦境和现实怎么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