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位于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为以后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方法/步骤
1
九人收入的统计表,包括经理、副经理、职员等。的收入有什么样的说辞呢?
2
经理看中的是平均工资,达到了接近3000元;普通员工觉得工资很低,自己的工资不到2000元。究竟怎么描述这个工资呢?
3
平均工资接近3000,这个是平均数,在上一节已经学过了。就是用总工资除以总人数。如果把所有的工资由小到大排列(或者由大到小),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4
可以看到第三个职员,有三人工资高于他,有另外三人工资低于他,这个最中间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提问同学们:最中间的数据一定是一个吗?还有什么情况?(偶数个数据取中间两数平均数为中位数)
5
出现最多的次的那个工资数2000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给出同学们例题,求一组数 15 16 16 18 17的中位数和众数。提醒同学们求中位数之前,要把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6
老师总结这三种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运用范围。平均数可以反应出数据的波动,但是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所以比赛或考试打分时候,要去掉最高最低的极端值;中位数减少极端值影响,但是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众数反应出现多的数据。启发同学们用统计的观点看问题。做好课后例题,以及对,下节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学习。
注意事项
下一篇:英语数学高分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