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食物中几种POPs在烹饪前后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烹饪对食物中这些POPs分布特征、迁移和转化的影响。POPs具有高毒性(“三致”效应)、长期残留性、半挥发性和高脂溶性的特征,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并且能够通过多种传输途径在全球迁移分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
日常饮食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摄入POPs的最主要途径。为了评估人体经饮食对POPs的摄入量,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食物原料中多种POPs的含量进行了报道。一些研究主要针对未经过烹饪的食物原料,而大多数食物在被食用前往往需要先经过烹饪这一日常食物加工过程,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理化反应能够影响食物中POPs的含量和分布
对于瓜果蔬菜等食品,相对于对二恶英的关注,人们更加关系的是有机氯农药的污染问题。同为POPs类污染物,他们的共同点是能在生物体中累积。其中叶子比较卷曲的瓜果蔬菜,表面更容易残留POPs,这些蔬菜或者水果需要进行认真清洗后再食用,例如菠菜、韭菜、花菜和白菜。当蔬菜买回家时,首先清洗方式很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的蔬菜需要用清水冲洗3遍以上,冲洗前不要切片,否则会增大有害物质的残留面积。可以用淡盐水浸泡45分钟到1小时,然后再进行清洗。对于白菜这样的卷曲类蔬菜,POPs很容易富集在蔬菜的卷曲部分,所以可以把白菜掰成片进行浸泡和清洗,这样有利于POPs的去除。
日常饮食中通常会摄入鱼类和肉类,由于近海地区的水中溶解的二恶英很大程度上聚集在河口沉积物中,而近海的鱼类通常以这些有大量二恶英的沉积物为食。因此这些鱼类体内的二恶英会不断的累积。而摄入诸如类似鸡、鸭、鱼、猪、牛的脂肪、肉类以及乳制品,可能导致二恶英在人体中出现富集。因此日常饮食方面,二恶英容易聚集的高脂肪食物尽量减少食用,其中包括乳制品和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