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44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恶劣环境下野外迷路该如何实现自救

通常,人们迷路是因为不能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同一些确知的因素,包括自然的或其他的,联系在一起并用作向导。同时,还因为缺乏观察力和较系统的离开与返回预定基地(如小径、道路、河流、高压线、溪水或湖泊等)的野游知识。出游时只是把一个特殊点(如帐蓬、猎人小屋、小屋、小船、汽车等)记 在心上,这些往往便是造成人们有时会迷路的部分原因。 这里的内容是介绍一些直接的、依靠步行的、非专业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求生者或迷路者确定方向更容易、更快速,它会把他们带至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使用这些方法,即使您没有指南针、地图,不具有天文地理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方位。
步骤/方法
1

风雨中迷路自救 如有维生袋(能容纳整个人的防水塑料袋),或其它维生装备,可留在原地等待雨过天晴,如没有维生袋装备,切不可留在原地,应迅速离开。 如带着地图,查看有没有危险地带。例如,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山崖,应该绕道而行。 溪涧流向显示下山的路线,但不要贴近溪涧而行,因为山上流水浸蚀河道的力量很强,河岸都非常陡峭。所以,应该循水声沿溪流下山。 下山时留意有没有农舍或其它可避风雨的地方,小径附近通常都可找到藏身之所。 别走近长着浅绿、穗状草丛的洼地,那里很可能是沼泽。

2

黑夜迷路自救 如有月光,可看到四周环境,应该设法走向公路或农舍。 如果身处漆黑的山中,看不清四周环境,不要继续行走,应该找个藏身之处,例如墙垣或岩石背风的一面。 如果带有维生袋,应该钻进里面。几个人挤成一团能保温暖。这样,即使没有维生袋也能熬过寒夜。中间位置最为温暖,因此应该不时互相易位。

3

雪地迷路自救 雪反射的白光与天空的颜色一样时,地形变得模糊不清;地平线、高度、深度和阴影完全隐去。爬山运动员和探险家称这种现象为“乳白天空”。 此时,最好停下来,等待乳白天空消失。如等待时有暴风雨来临,应挖空雪堆做个坑,或扩大树根部分的雪坑,然后躲进去。 如有维生袋,在背后垫上树叶枯草,以隔开冰冷地面,然后躲进去。 尽量多穿几层衣服,若最外层衣服有钮扣或拉链,先扣好、拉上,然后套在上身。 在衣服内交叉双臂,手掌夹于腋下,以保温暖。 如必须继续前进,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寻找方向。一边走一边向前扔雪球,留意雪球落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滚动,以探测斜坡的斜向。如果雪球一去无踪,前面就可能是悬崖。

4

雾中迷路自救 拿出地图,并转至与指南针同向,然后决定向哪个方向走。 循指南针所指,朝自己要走的方向望去,选定一个容易辨认的目标,例如岩石、乔木、蕨叶等。向目标走过去,再循指南针寻找前面的另一个目标。 连续使用这个方法,直至脱离雾锁。 如果没有地图或指南针,应该留在原地,等待雾霭消散

无地图妙识方向法

就算没有地图和指南针,也可能找到通往安全地方的路线。 首先考虑能否返回刚才走过的大路。 不可能往回走时,就观察环境。如看见道路或必会有路相接的东西,例如房屋,电线杆等,应朝它走去。 如果能从四周的地理特征约略推断自己身在何处,就走向最接近的道路,小路,铁路,河流等。边前进边留意路旁景物,估计出自己走了多远。 与前进路线垂直的道路,河流等目标是最佳选择,因为就算前进时微偏离了原定路线也能找到。 公路、输电线和电话线的正路有人定期巡查,你不用等很久就会遇到人,他们会帮你找到该走的路。 如找不着可靠的地理特征,可利用太阳分辨方向,以决定朝哪个方向走。 正午时,北半球太阳在天顶靠南,南半球则在天顶靠北。 如太阳被云层挡住拿小 dao刃或指甲锉缘竖放在塑料信用卡或拇指指甲之类有光泽的平面上,从平面上找出淡淡的阴影。太阳就在与阴影相反的方向。 如有指针的腕表并已校准当地时间可用下述方法辨别方向: 把腕表平放,时针指向太阳,并想象有一条线把时针与12点的夹角一分为二。比方说,如果是下午4点,分角线就会通过2点。这条分角线在北半球会指向正南,在南半球则指向正北。 如云层厚密见不到太阳,可观察树干或岩石上的苔鲜。苔鲜通常长在背光处,在北半球,朝北或东 北那面苔藓较多,在南半球,则朝南或东南那面苔藓较多。不过,利用苔藓推测方向并不准确,因此,如有阳光穿过云层时,就应该利用太阳来确定方向。 如须在原地逗留一些时候,可竖立一根棍子在平地上测方向。每隔一小时左右,在棍子顶端阴影处做一个记号,把记号连成一线,就会指向东西两方。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