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6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古人的那些避暑神器。

在我们现代社会避暑工具已经是多种多样了,列如:空调,风扇,游泳 等等,但你是否知道古人是如何在没有这些科技的时候如何避暑的呢。
工具/原料

阅读

古人避暑凉器
1

1扇子中国汉族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扇子也是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

2

2瓷枕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本是石头建成的瓷枕,在夏日炎热之际,必然会散发出透透的凉气。

3

3冰鉴冰鉴,也就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诗经·七月》中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三九隆冬把冰雪藏储起来,待到来年夏天纳凉时使用,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储存冰并加以利用,这说明古代人智慧之高。END

方法/步骤2
1

4簟簟,即凉席。是的,古人很早就发明了凉席。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但是,睡在象牙上,想想睡着也挺瘆得慌。江淹的《别赋》里面就有提到“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

2

5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汉族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红楼梦》中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竹夫人” 。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

3

6避暑“凉屋”    设计精巧这种豪华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唐朝的宫廷就建有专门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在凉殿中央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END

1

7心静自凉?古人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然脱俗的避暑氛围,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2

8古代冰淇淋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不过天冷才做,没说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这冰酪,与乳糖真雪相似吧。    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虽然没加“雪泡”、“冰雪”字样,但不加点冰块,恐怕也说不过去。

3

9水车在古代水车可以用来灌溉农田也可以用来运整河道,大户人家自然少不了水车。水车带着水流来回转动自然少不了凉气散出。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