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31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白芍高产种植方法

白芍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之功。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白芍的优质丰产种植技术方法。
生长习性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芍药耐寒,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8厘米处剪去枝叶,并于根际培土,即可保护过冬。芍药也耐高温,在42℃高温下也能越夏。抗干旱、怕潮湿,平时不需要灌溉。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上层较深厚,排水良好,以沙质壤土、夹沙黄泥土、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淤积泥沙壤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菀、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隔3~5年才能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整地   1.选地:一般多选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在无霜期长的地方生长最好。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   2.整地:白芍是深根植物,在地下生长时间长,因此应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栽前要求精耕细作,耕深2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1米左右,畦间20-30厘米排水沟。畦长视地形而定。北方多做平畦。

2

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芽头繁殖)   芍药8-10月种植,过晚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按芍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平土。   收获芍芽头时,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4个,作种。芍药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一般收1亩芍芽头,可栽3-4亩。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在室内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或在室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2.种子繁殖   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于果微裂时及时采摘,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幼苗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3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   2.追肥: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   3.排灌: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4.摘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将花蕾摘除。

4

病虫害防治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   白芍于栽种后3~5年采收。采收选择晴天,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抖去泥土。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根部,加工药用。

2

加工   芍药的加工分为水煮、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水煮:将白芍根大小分开,在沸水中烫泡,烫时勤翻动使芍根均匀受热。小芍根煮5-15分钟,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钟,大的芍药根煮12~15分钟。锅水以浸没芍根为宜;煮过芍条的水不能重复使用,必须每锅换水。   去皮:待白芍根皮发白、无生心、有香气时,迅速捞起放在冷水中浸泡,随即取出刮去外皮,切齐两端,依粗细分开晒干。也可先刮去外皮而后煮,再晒干。   干燥:一般早上出晒,中午阴干3小时后,下午3点后再出晒,晚上收进堆起,并用麻袋或草席覆盖;次日在出晒,如此反复,直至内外干透为止(“发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