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91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辅导孩子学习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

每个音节本来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有的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常常会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特殊韵母er只能自成音节,不能和别的音节相拼,但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它可以附在其它韵母的后面,使这个韵母变成卷舌。这就是“儿化”。被它“儿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在普通话里,轻声和儿化现象大量存在,在辅导孩子时应予以重视。
工具/原料
1

语言

2

卡片(可从本经验中下载)

方法/步骤
1

普通话里的轻声和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

1.重叠词的后一字一般念轻声。如“爸爸”、“妈妈”。

3

2.助词、语气词一般念轻声。如“好看的图画”中的“的”、“来吧”的“吧”。

4

3.趋向动词、方位词常常念轻声。如“上去”的“去”,“家里”的“里”。

5

4.名词的后缀念轻声。如“桌子”的“子”,“我们”的“们”。

6

5.一些双音节词的第二个字要念轻声。如“玻璃”的“璃”,“暖和”的“和”。

7

以上是轻声,以下是儿化。

8

6.表示小。如“一间儿”,表示房屋很小。

9

7.改变词性。如“盖儿”,就不仅表示小,而且把动词“盖”变成了名词。

10

8.表示一定的感情。如“小猫”加上“儿”,用“小猫儿”添上对动物喜爱的感情色彩。END

总结

以上是普通话里轻声和儿化的几种情况。轻声,又轻又短,在第三声后面念又轻又短的第一声,在其它声调后面含又轻又短的其它声调。儿化,是在原来音节后加上一个卷舌的动作,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正如上所述。  掌握了以上知识,才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如果本经验对您有用,请点击下面的“投票”,以及书写您的“有得”,或者在“我有疑问”中提出您的问题,我会收到您的反馈的,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会尽快地查看您的看法,并作不断地改进。END

注意事项
1

要把轻声儿化规律归纳得简单明白,不要搞得很复杂,不然孩子不易掌握。

2

更多的轻声、儿化的规律,要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学习、分析、总结、运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