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24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科学选穴,合理配穴

两穴搭配,功效增倍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主要功效,有时候仅仅刺激一个穴位,就能消病解痛,给身体带来福音。如果根据穴位固有的特性以及所属经脉的阴阳属性,将两个穴位搭配使用,则可以达到“1+1>2'的效果,让功效倍增。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选取的搭配并不是随意的,无章法的,它在历史的流变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方法论”,几千年来行使着治病求人,养生保健的作用。       中医方剂在进行药材配伍时,往往会根据各种药材在方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臣、佐、使四部分。穴位与此相对应,也有补、泻之分,其搭配也有主、辅之说,主穴针对主证起主治作用,辅穴则能辅助主穴加强疗效。如果掌握了正确的穴位搭配方法,配穴恰当,再加上准确的取穴方法,两穴并用的功效会大大提高。但如果配穴不当,很容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并贻误病机,或达不到养生保健的功效,正如医学著作《针炙精义》中说的那样:“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       比如古人常将百会穴和长强穴搭配使用来改善脱肛之气,其原理在于百会穴为督脉首穴,而且是督脉的最低点,是阳气向上长发的根基,一上一下,有升提下陷的功效,对直肠松弛无力导致的脱肛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所以,在利用穴位时,可根据空位的特性及功效进行合理配穴。两个穴位虽少,但若能阴阳调和、补泻适当、主辅分明,则可恰中病机、祛病疗疾。
方法/步骤
1

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法       在病变局部或者邻近部位所选取的穴位,对其局部的病症有驱除邪气、疏通气血、散瘀止痛等作用。所以近邻取穴是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局部疼痛、满闷、麻木或者其他不适症状均可选用局部经穴治疗。       远部取穴法        远部取消穴即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进行配伍,如咽喉肿痛娶鱼际穴、合谷穴,胃痛取足三里穴、内关穴。        随证取穴法       随证取穴是利用腧空的特殊的性质,针对一些病变部位不明确或全身性的疾病采用的一种取穴原则,如外感发热选大椎、曲池等穴,昏迷取人中,内关等穴位。       背部取穴法       即取脊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上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腧穴。这些腧穴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相应病变,因此对其施以适当的刺激,则有调理相关脏腑的作用。

2

配穴原则      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指选取发生病变的脏腑经脉的腧穴进行配伍。如咳嗽时可取肺腑经脉的腧穴进行配伍。如咳嗽时可取肺经中的中府等。

3

表里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即指取表里两经的穴位进行配伍。如胃痛可以取胃经的中脘、足三里等穴,也可以结合脾经的地机,阴陵泉等穴。

4

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即选取人体上部和下部穴位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压既可取用上部的肾俞穴,又可取用下部的太溪、涌泉等穴。

5

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即选取腹部的穴位和腰部的穴位配合应用。如哮喘,前取中府,膻中等穴,后取肺俞、膏肓等穴。

6

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指根据经脉循行左右交叉的原理,在配穴时实施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如一侧的腰痛,可以取对侧的腰眼、肾俞、膈俞等穴。

7

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即选取病变的局部或者邻近部位和远处穴位配伍应用。如牙痛近取颊车、大迎等穴,远取合谷,太溪等穴。

注意事项
1

施术者在按摩前取下戒指和手链,以免损伤被施术者皮肤。

2

被施术者只需露出要按摩的部位,其余部分应遮盖保暖,以免感冒。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