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67今日阅读:159今日分享:18

杨氏太极拳 健身重在心态调整

在全民健身的今天,太极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太极拳流派中不可小觑的一支:杨式太极拳,太极拳一直因以慢击快,以柔克刚而闻名,而杨式太极拳则将这种柔发挥到了极致,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杨式太极拳吧。  杨式太极拳的简单介绍:  从历史上来说,杨式太极拳就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它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屏弃了陈式太极拳中的高难动作而发展起来的太极拳流派。  由于它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所以非常适合人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同时,杨式太极拳的适应性也相当广泛,男女老幼都能够练习。目前,杨式太极拳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我认为,除了它动作柔和缓慢、意气相随,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心情、意念的调节。  练习杨式太极拳不仅要求在外型上平和自然,舒展大方,如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在神意上、心情上也要平静、自然,做到神舒体松,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康健。比如,现在非典型性肺炎很猖獗,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心理。殊不知这种恐慌心理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久而久之反倒会疾病缠身。如果我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增强自己的体质,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克服紧张恐慌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就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最后战胜这场灾难。  所以我认为,练习杨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杨式太极拳外型上的舒展大方、气势磅礴,从根本上来说,是心境、意境上的舒展大方,气势磅礴。从健身祛病的角度来说,练习杨式太极拳要得到比较好的健身效果,首先也是要保持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心境平和,表现在外型动作上就能够松静自然不紧张,这样会促使全身的内循环系统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达到更好的健身祛病效果。  杨式太极拳对人有哪些医理作用:  太极拳,一门古老的武术,流传了这么久仍被人们所热衷,并且这门武术还流传至全球,特别是杨氏太极拳。那么是什么让它这么受欢迎呢?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对身体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另外据说还可以治病。  太极拳始终贯穿阴阳、动静、虚实的理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治病方法,它将引导、吐纳纳入其中,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相结合,达到内外结合,浑然无间的境地。  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肺活量,改善神经系统,增加肠胃蠕动,提高消化能力,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抵抗疾病,延缓衰老!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太极拳中的闪通臂可以防治心脏疾病;斜正式和腹式呼吸可以防治胃病;整套太极拳可治四肢关节病,可以减肥强身;胸部深呼吸可治心血管病,同时,高拳架也可以治心血管;太极猫步可治下肢萎软无力;虚步变弓步可以恢复脚踝,膝关节外伤;云手加深呼吸,可治颈椎骨劳损;收势可补脾肾肝气;  丁步虚步治盆腔炎;白鹤亮翅可治神经衰弱;太极马步桩可治便秘;太极川字步可治神经性腹泻;震脚可通肾脉,治遗精腰酸;转腰拍打治肾亏;太极起势补心脾;按膝理肝法治肝炎;单鞭治疗五脏虚弱;练功完以后用手按摩面部可以美容,或者用劳宫穴按摩病灶处可以达到气功治病的目的;太极拳还可以治疗人的心理障碍,改变人的性情等……  看到没,原来练习太极拳有这么多好处,真是一举多得,而且还免去了吃药打针的苦处,难怪它这么受人们欢迎呢!但是这是个长期的工作,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不要练了,其实每天练习的时间也不需要多长,每天挤出那么半个小时就行了,为了自己的健康,加油哦!  练习杨式太极拳过程中的感受  从太极拳发展到如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它有健身、养生、延年益寿、娱乐表演以及竞技等多种功能,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我也是太极拳爱好者,最起初我练习的是简化太极拳,后来在朋友的带动下接触了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并在老师的教导下一点一点地更正动作,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也看了很多关于太极拳养生方面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在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过程中,除了牢记老师讲的拳理及示范招式之外,我还反复阅读 “杨氏太极拳述真”,还查阅了太极拳谱、传统养生知识问答以及古代的导引按摩神术、气功真传等等文献。根据(老六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特点,以及对招式的要求,在以后的练拳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不正确的招式,如练拳时,抬脚等招式时老用力,不能做到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全身放松等,还为了配合拳路的招式,调整了呼吸,使呼吸与招式紧密配合。  以前虽然也天天打拳,但是没有把内气调出来,使之在练拳过程中内气不停地沿着全身的经络里移动,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是拳白打了;而练“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揉手)” 以后,只有3——4年就达到了祛病健身效果。因为我在练拳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用意不用力”这一原则,使身体在练拳中始终处于放松状态,让内气出来,同时在练拳的招式中始终注意身体的上下部位做到“上下相随”,以使内气不停地沿着全身的经络移动,使全身的经络经常保持疏通状态,注重调动内气的做法。“内气”在身体内经络里不停的移动,之所以有祛病健身效果,其原因是,除了有向大脑传递身体情况信息之外,还有:  1 有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  中医的气血流动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所以,内气不停地沿着全身的经络移动,就会促使血液流动加快,不仅防止了身体局部的血淤,而且为全身急需的营养或氧气能及时得到了满足。  2 有促进全身的阴阳平衡  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促使内气的在全身的经络里移动,能打通全身的经络,促使全身各部位的阴阳平衡,协调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达到防病、祛病、健身的作用。  这些是一个练习杨氏太极拳的拳友的亲身感受,在练拳的过程中他的身体状况在慢慢的好转,陪伴了他很多的老毛病也都在慢慢的从他的身上消失,所以杨氏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拳,还在犹豫的朋友们快点加入这个大集体中来吧!  杨式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是:  1、眼向前平视。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看去,关顾到手,但不死看着手。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具体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具体确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处于动态之中,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身动眼随,身向那个方向,眼向那个方向望去,太极拳的运行是不断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的,而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需随胺身的转动而转动。  3.眼与意一致。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不合即内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注意对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对方的顺背,在动态中抓住有利时机使对方处于背境。  4.眼法自然。运用眼时不瞪眼、不闭眼,精神内含。眼神的正确运用与虚灵顶劲有关,虚灵顶劲,精神能提起,则眼自然有神。  杨氏太极拳练习之步法练习  杨氏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  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杨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杨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重量,后提虚脚动步。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涌泉在脚掌中,涌泉有根则步有根,步有根则腰才能有转动的基础,而脚要前进,首先身要向后坐。这种前进法是杨公澄甫所授的家传练法。  掌握了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对杨氏太极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学习拳架和推手。  结语:如果经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喜欢上了杨式太极拳的话,那么平时就多做练习吧,杨氏太极拳的柔和缓慢适合大多数群体锻炼,只要拳友们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步法和眼法的要求,持之以恒的锻炼,一定会见到效果的,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