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本行业做得成功,能够成为本行业出类拔萃的翘楚,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至于怎样可以做得成功,大家的看法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差异。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非常成功的人,比如:美国篮球运动员“空中飞人”乔丹,他可以完成很多其他运动员不能完成的动作,常常在最后关头奇迹般地带领球队反败为胜;高尔夫运动员“老虎“伍兹,每次比赛时他都遥遥领先,只要有他参加比赛,其他球员就很紧张,大家都觉得第一名一定是伍兹,然后都忙着去争第二;在音乐界,如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钢琴大师霍洛维茨;还有一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我们就会想起杜甫,词人就会想起苏东坡。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成就也是大家熟知的。提起这些人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他们非常伟大。至于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人们通常会认为他们的资质好、基因与我们不同:乔丹、伍兹、还有中国的刘翔,这些运动界的名人生来就有运动基因,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来就有音乐细胞或出身音乐世家,所以很容易在音乐方面取得傲人的成就;那些著名的文人大家也一定是由于他们的天赋很好,或者是由于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的熏陶所致。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所具有的。因此,虽然我们与他们做同一行,可到最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相去甚远。在很多人心中都会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天生的资质,所以即便我们多么努力,也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境界。这种想法不但我们这些普通人有,甚至那些已经非常成功的人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美国恐怕也是在全球股票市场上最有名的沃伦·巴菲特是全美第二有钱的人,仅次于比尔·盖茨,号称“股神”。近三四十年来没有一个人的投资能力和结果可以与他相比,所以当初很早在他的基金上投资的人都发了大财。在前二三十年差不多每十年投资就可以增加10倍,二十年就可以增加100倍,这种投资回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沃伦·巴菲特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认可,他甚至说过:“我的命很好,老天让我生就一副专门做投资的脑子,做投资对我而言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成功也是必然的结果”。很多人也一定有类似的想法。这两期讲堂我们就针对这个话题来讨论。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学术界的科学家,近十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研究,最近相继发表了一些很重要的研究论文。有趣的是,这些科学家所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并且与我们刚才提到的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相反的。他们的研究结论是: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资质。事实上,一些很有名的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到了很详尽的数据资料,得出的明确结论就是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百取决于后天的努力,一个人先天资质的好坏与他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结论和我们通常的想法,尤其是和我们中国人比较宿命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中国有句老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根据这种讲法,命运、风水、积德远比读书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要大得多。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中国儒家的中心思想“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倒是不谋而合。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将会给大部分人带来信心:只要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欧美科学家认为:天资与成功不成正比欧美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一共有三条:第一条是一个人的成功和天生的资质关系不大;第二条是一个人的成功和努力勤奋有直接关系;第三条是只有努力勤奋还不够,这些努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纪律地实施。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条来详细地谈一谈。首先,一个人的成功和天生的资质关系不大。这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都有一个多少有点相似的学习模式,就是开始学习时速度比较快,然后就逐渐慢下来,后来会越来越慢。这时,如果我们不是更努力地去学,不是更有方法、更有纪律、更有目的地去学,学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再进步下去。当然,学习速度的快慢和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很大关系。聪明才智高的人开始学习时总是比资质稍逊的人学的速度要快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任何场合,包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总会有人看起来学习得比别人快一些,另外一些人学习得比较慢一些。可是,不论这些人学习的速度如何,如果他们不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练习来使自己进步的话,那些当初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也很快会滑落下来,学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甚至停滞不前。我想很多读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班里常常有所谓“天才型”的同学,这些同学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或者懂的东西比其他同学多很多,学习成绩在班里经常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比其他同学的成绩高出很大一截,其他同学似乎不能与之相比。这种情形我想每个人恐怕都经历过。但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年轻时被认为是“天才”的人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很少有他们最后做得非常成功的例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如果一个人天生资质好,开始时他是会领先于其他人,可是仅仅靠资质,他能够比别人领先或者比别人快、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与靠他真正努力而造成的与别人的差距相差很多。我们举一个实际例子。以运动界的乔丹为例:乔丹在NBA芝加哥公牛队打球时,8年中获得了6次NBA总冠军,当看到他出神入化的球技时,大家都会感觉他是一个天才。他跳得比别人高,反应比别人快,投篮比别人准,这些都得益于他非同凡人的基因,所以他才会成为如此伟大的运动员。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说乔丹仅仅是因为天资好,那么他应该很早就在篮球运动方面显现出他的优势,而实际上乔丹真正让人觉得篮球打得还不错是在他上大学以后。他上高中时就想参加校队,可是教练觉得他的水平还不够。可见他的天资不是很好。篮球运动对一个人的体能及在运动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乔丹篮球打得那么好,如果说只是因为他的资质好,那么他应该在其他运动方面也不错。但事实如何呢?乔丹很小时,他的父亲就经常喜欢带他去打棒球,乔丹本人对打棒球也很有兴趣。因此,在他获得三次NBA总冠军之后,就想改行去打棒球。当他做这个决定时,他的想法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认为如果他去打棒球一定也会打得很好,他一定会打到美国的大联盟。可是,棒球界一些真正对棒球很了解的人对此做了预测,认为乔丹在棒球界不会打得非常成功。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要在任何一个运动专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就要从小开始付出很多努力,然后逐渐把这些努力积累起来才可以成功。乔丹虽然有时候也打棒球,可是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打篮球上,花在棒球上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要从篮球转到棒球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其中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事后证明这些人的预测是正确的。乔丹去打棒球不但不能打到最高的大联盟,连二类的AAA都没有办法打下去,因为他和那个层次球员的水平仍然相差很多。所以后来乔丹打了两年棒球,都是在美国三流的AA联盟里打球,且表现平平。因此,乔丹在打了两年多棒球以后,终于觉悟到自己虽然感觉有很好的天赋、很好的体能、很多在运动方面的长处,可是当把这些长处从篮球运动转移到棒球运动时,他没有办法做好,最多只能在三流水平的联盟里做一个很普通的球员,这对乔丹来讲就很没有意义了,他想在篮球和棒球界都做杰出球员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了。两年之后,他又回到了芝加哥公牛队,在其后的三年中又领导芝加哥公牛队获得了三次NBA的总冠军。这个事例说明,在两个非常相近的运动项目里,由于在棒球方面没有经验和努力的累积,即便是像乔丹这样好条件的人也不会有非凡的成就。下面我们来讲这些科学家研究结果的第二个重点:一个人的成功和努力勤奋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越努力、越勤奋,在他所要做的事情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科学家们在这方面也搜集了很多资料,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研究数据。首先,他们选了很多20岁的小提琴手,并且邀请了专家来对这些小提琴手的演奏进行评价,以便区分这些人的演奏水平。结果发现,小提琴手的演奏水平和是否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是否从小就对音乐有偏好、是否对音乐的领悟力高于常人等因素都没有关系,只有一样东西和他们的演奏水平有直接关系,就是他们在20岁之前花了多长时间来练习小提琴演奏。科学家在研究时假设每一个小提琴手都是很有计划、很有规律地来练习演奏技巧的,他们发现这些20岁的小提琴手中,演奏得极好的都是在过去花了至少10000个小时来练习的,演奏水平稍逊的差不多是花费了7500小时来练习的,再差一些的虽然演奏得也还不错,但在那些专家看来就有明显的差别,这些人所花费的练习时间为500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每2500个小时的练习在专家的耳朵里就反映出明显的区别。事实上,科学家们把这个发现应用到比较广泛的领域中,就总结出一个“10年规律”,即要达到一个真正比较成功的境界,差不多在每个行业里都要付出10年以上的不断努力,才能真正达到一种出类拔萃的境界。这10年时间,应该说是最低的限度了,在不同的行业所需要的时间恐怕有些许不同,也许15年,甚至20年,但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所需的时间也许不同,但最后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不同的行业中,如果要真正地比别人做得成功,最重要的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是否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集中精神来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成功的可能性就比别人大了很多。
上一篇:五瓣花朵窗花的制作
下一篇:做窗花的手工剪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