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04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如何认识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虽然成为近视防控的优选手段但,验配机构对角膜塑形镜的认知还多数处于模糊阶段。
方法/步骤
1

角膜塑形镜(衡水旭明视光)           要认知角膜塑形镜,必须要从四个层次来了解。一,          角膜塑形镜的由来角膜塑形镜是人们为了实现近视眼患者白天不戴眼镜,能够实现良好裸眼视力而研发的。自角膜塑形镜研发之日起一直围绕这一主题而经行,切记这一过程仅仅是为了如何不戴眼镜而达到良好视力状态。二, 角膜塑形镜的结构。1.角膜塑形镜的结构经历了一个由少弧向多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反转弧的加入,还是定位弧,由单弧向多弧的改进,都是围绕如何更好的中心定位这一目的进行的。2.目前角膜塑形镜的主流结构为四区五弧:位于中央的光学区(BC弧);位于旁中央的反转区(RC弧);为于中周部的定位区(AC弧);位于镜片最低边的泪液交换区(PC区)。3.要注意的是:定位弧一分为二,即AC1和AC2,AC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C值,本人不太认同这一说法。在外文资料中把AC1称为缓解区,本人更认同这一说法。 (1)我们先来看一下四区四弧和四区五弧的泪液结构剖面图的区别。

2

由泪液层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A:AC2不是AC1的简单延续,而是一个真正的定位弧段。       B:五弧设计中的AC1与四弧设计中的AC,所起的作用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2) 两者的设计区别    A: 如果单纯加宽弧宽,就能更好的实现中心定位那么没必要设两段弧,这是其一;如果要单纯加大弧宽,势必要放松曲率半径,且依然实现不了定位的封闭性这是其二;通过下接一段更为平坦的第二段弧AC2,可以使弧段的起点更加靠近角膜,实现更好的弧段封闭性增加定位这是其三。    B: 五段弧设计中的AC1即四段弧设计中的AC,无形当中起到收纳定位区,即AC2的角膜量的作用。在四弧设计的AC则定位作用和塑形作用都大大减弱,所以角膜塑形镜向多弧设计的发展,不仅仅使定位需要还有治疗范围加大的需要。

3

一,          角膜塑形镜的验配1,  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方式分为试戴片法和非试戴片法。目前以试戴片法为主,对于           这两种方式在少数研究技术的人中有争议。(1)坚持非试戴片法的认为每个人试戴验配的标准不一样,无法保证验配的准确性,同时包含以推试戴片来推产品的目的。(2) 坚持试戴片者认为,镜片配的合适不合适经过一定的试戴过程才能确定,这里面细的道理不讲,实际是实践论的观点。 (3)本人观点      A: 我认为对两个观点不可轻易做出对错结论,从技术要求来说,国内大陆非试戴片法只有个别品牌能够做到,同时,无试戴法对验配者所用的检测仪器精度和操作精度有较高要求,难以适应于多品牌验配。      B: 人们对试戴片方式有一定的误解,真正的试戴验配,实际是过夜试戴,并且对过夜试戴有着时间要求。而我们所谓的试戴验配,仅仅是短时间的模拟试戴,四不像的试戴验配。      C:  无论哪种方式验配,无非是为了更好的验配精度,从主观因素上讲,验配精度离不了认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影响。      D:无试戴验配的原理我不甚了解,无法发表看法。从试戴片法的角度讲,我认为试戴验配,应该作为主流。验配者要想了解这门技术,掌握这门,研究这门技术以及售后处理,试戴验配都成为一种必须。退一万步讲,无试戴验配哪怕再好,也不是验配者的技术,最终不知效果从何来,问题出在哪! 2.,试戴片法(1)要对试戴片有明确认知。      A:试戴片是默认眼球是球形结构而设计的,所以试戴片是默认眼球FK与AC同值。因此试戴片的基弧曲率半径BC=337.5/(FK-0.75-压力值RX)mm。B:  试戴片是按E值=0.5设计的,而且只是用来确定,定位弧曲率值的。眼球各部分的E值未必相同,所以,验配时,当眼球的实际E值与0.5有较大差值时,会出现AC合适而RC不合适的情况。C:试戴片的压力值不是实际压力值,而是条件压力值。例如:-4/42.00/10.6(power/+0.75)的试戴片戴在42.50的眼上,如果AC匹配,RC匹配则实际压力      值为-5.25;如果戴在43.00眼上AC匹配,RC匹配,则实际压力值为-5.75;如果戴在42.00的眼上,则实际压力值为-4.75.(2)在验配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A: 活动度。角膜塑形镜的现有教材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对活动度有一个尺寸要求,我要讲的是活动度受三个方面影响,即眼睑力/配适合适度/泪液质量,因此千万不要把活动度作为判断标准,只能做参考。如果进一步阐述,就是,配适良好,眼睑张力小,活动度自然会小。眼睑张力大,活动度自然大;配适略紧,眼睑张力大依然可能出现良好活动度,可以以此类推各种情况下的活动度。 B:  看配适状态。静态配适看定位情况,动态配适看荧光封闭状态。这里面有一关键,就是一定放下上眼睑,扒开下眼睑让顾客眨眼,看封闭情况。此目的是通过上眼睑作用力,来放大定位区的封闭情况,精确定位弧。即在确保定位良好前提下在处理其他部位情况。C:片上验光。片上验光必须以远视力不低于1.0为标准,近视力以不影响视近两个标准来确定压力值,塑形镜的片上验光与其他镜片验光不同,因为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的效果,取决于周边的离焦效果。D:在验配时出现片松,收紧一档过紧,片紧,放松一档过松时,这时问题出在了RC不合适,不要再继续找试戴片,以第一次验配的结果为AC取值,松的标注RC收紧0.5D,紧的标注RC放松0.5D即可上订单。E:要知道镜片各弧段的变动关系,加宽弧段需要方平曲率,减小弧宽,需要收紧曲率;   放平曲率远离角膜,收紧曲率则靠近角膜。

4

一, 角膜塑形镜验配实践中的改进。 (1)     现有角膜塑形镜是成人版的角膜塑形镜,在上文已经说过,其研制的目的是白天摘镜,达到良好裸眼视力,没考虑过控制近视的问题。各弧段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A:良好定位。就定位问题经历从少弧到多弧,从球面弧到非球面弧的过程。   B:良好视觉效果。BC宽度标准片设计在6.0—6.2之间,防止像差影响视觉效果。   C:安全性好,引入了矢高概念,主张高度低配,配合框架镜使用。(2)     角膜塑形镜的现有设计,对于控制近视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A:压力值。角膜塑形镜能够控制近视的理论解释,是离焦学说。相同近视度数的孩子,不同的角膜形态所原有的周边离焦量,肯定会存在差异。相同压力值的镜片,对不同的角膜形态所产生的塑形量也不相同。如果离焦学说是控制近视的主要因素,那么相同近视度数的患者按同一标准上的压力值就会存在问题。B: 光学区设计。离焦效果的作用大小与RC区进入瞳孔的效果相关联,所以RC区与瞳孔距离,应该是离得越近越好。因此现在的BC区的弧宽,在设计上也存在问题。C:上文讲到五段弧设计的AC1,在近视控制中对RC区功效起着较大的贡献作用,所以AC的现有弧段分配也存在问题,AC1应该近离中央区,AC2起着决定性的定位作用,因此应合理增加AC2的弧宽。D:下图对比成人用角膜塑形镜和青少年用角膜塑形镜的差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