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70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天下唯一族——水族的由来

从有关史籍记载和语言、文化特点等方面分析,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北宋时,水族已在龙江上游和都柳江上游之间一带地区(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及毗连的荔波、环江等地)定居生活,当时称为“抚水州”。这一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已有一定发展,平地已广种水稻,出现村落,酋长居住的地方有“楼屋战棚”,并以竹栅护卫。社会内部已分化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蒙氏世为首领,形成一相当强大的政治势力,曾不断与宋王朝发生武装冲突,但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洞”或“寨”内,仍保留着较浓厚的农村公社色彩。元至元二十年(1283),四川行省参政曲立司一武力政府贵州南部“九溪十八洞”,分封少数民族首领为世袭土官,通过他们来统治当地水族和其他各族。不久,都柳江上游的烂土、陈蒙等处长官司要求内属,改为陈蒙、合江州,规定按期向封建王朝纳贡丹砂、雄黄以及马匹、雨毡等物。明洪武间复长官司,隶都匀府。清置三脚州。1914年改三脚州为三合县,后改称三都县。      在荔波水族地区,宋置荔波峒,后改称州,同时保留一些长官司建制。明王朝在加强土司制度的同时,在有条件进行直接统治的地方,则逐步实行“改土归流”。如明初,封建王朝用武力裁撤了荔波州的蒙、雷、皮三姓土司,分置三个巡检司。清置荔波县,对水族地区进行直接统治。清朝直接统治水族地区后,汉族移民也随着大批迁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设施以及家庭纺织等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初级市场和较大的集镇相继形成,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至清代中叶,农村中出现了拥有千亩田土的大地主。       水族,自称rensui即sui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县等,仅这九个县市就有水族人口369723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此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南丹、宜山、环江、河池、都安、来宾,云南省的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吉水等均有少量水族人居住。并有零星散居于国内外的其他地方,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贵阳、越南等地。不过这些散居于都市里的水族人口总数却仅为4000人左右。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贵州三都水族绝大部分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有的说是江西吉水等地),其文化是水书,一般认为sui为睢水,主要通过历史上号称“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转向它地“骆越”区域。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年末,九月为年首。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县,一部分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原来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通用单词400多个,则通用汉文。水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水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明朝末年的文献中。
工具/原料
1

天下唯一族、天下唯一族——水族、水族的由来、水族

2

贵州三都、三都水族、水乡、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方法/步骤
1

水族,自称rensui即sui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县等

2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

注意事项
1

水族是少数民族、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是三都水自治县

2

水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