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了,便秘的小伙伴是不是发现排便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不要担心,今天传艾学院为大家分享一下便秘的艾灸方法。便秘一般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排便间隔时间过长,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者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多伴有腹部不适的病症。从西医和营养学角度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有久坐少动,食物过于精细,缺少纤维素等,使大肠运动缓慢,水分被吸收过多,粪便干结坚硬,滞留肠腔,排除困难。还有因年老体弱,津液不足;或贪食辛辣厚味,胃肠积热;或水分缺乏,或多次妊娠,过度肥胖等,皆可导致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在相关穴位施灸能够调整脏腑功能,通便理气。
工具/原料
艾条
方法/步骤
1
天枢穴【位置】该穴位于腹中部,平行肚脐,距肚脐中间2寸。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肚脐左右3横指就是该穴。【功效】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方法】在穴位上方1.5-3厘米处艾灸,先左后右,可采用回旋灸法,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
2
气海穴【位置】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功效】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方法】在穴位上方1.5-3厘米处艾灸,采用悬灸法,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
3
大肠腧【位置】该穴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外散大肠内热。【方法】采用温和悬灸方法,在穴位上方1.5-3厘米处艾灸,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4
支沟穴【位置】该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桡骨之间。【功效】清热通便。【方法】采用温和悬灸方法,在穴位上方1.5-3厘米处艾灸,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5
足三里【位置】足三里穴位是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我们在寻找穴时,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当然,配合下图为更能让你找到这个穴位。【功效】调理肠胃,宽肠通便。【方法】采用温和悬灸方法,取坐位,在穴位上方1.5-3厘米处艾灸,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上一篇:对折剪纸银杏叶的方法步骤
下一篇:手工折纸:银杏叶的彩纸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