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位 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2、 操作 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3、 功效 安神镇惊,升阳举陷。4、 应用 常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遗尿,脱肛等症,
1、 定位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2、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按30-50次,称揉高骨;或用两拇指运推,运30-50次,称运高骨。3、 功效 疏风解表,安神除烦。4、 应用 常用于感冒头痛,亦能治神昏烦躁等症。
1、 定位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线成一直线。2、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30-50次,称推攒竹,亦称开天门。或自眉心推至囟门处,推30-50次,则称为“大开天门”3、 功效 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静安神。4、 应用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惕不安,烦躁不宁等症
1、 定位 眉后凹陷处2、 操作 医生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30-50次,称推太阳;或用中指端揉该穴,揉30-50次,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为补,向耳方向为泄。3、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明目之头痛。4、 应用 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泄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发。
1、 定位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2、 操作 医生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30-50次,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3、 功效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4、 应用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资料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1、 定位 前发际正中点直上2寸2、 操作 推法:两拇指自前发际中点向该穴轮换推(囟门未闭合时,仅推至边缘,或沿囟门两边缘推),称推囟门。揉法:以全手掌或拇指面轻揉(未闭合者,不宜用该法),称揉囟门。摩法:以全手掌轻摩,称摩囟门。3、 功效 镇静安神,升阳举陷4、 应用 惊风,烦躁,神昏,失眠,头痛,久泻,脱肛,遗尿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