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0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为什么不能对别人的孩子评头论足

点妈有点好为人师,这不仅是职业病,还是自己的一个个性,有时候回过头来看自己真像唐僧——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就是正确的,并试图广而告之影响别人。比如说吧,学驾驶的时候遇见两个做生意的富二代青年,两个人练车吊儿郎当,据说每天打游戏到深夜,每天早上睡眼惺忪的练车,然后随便开一圈就回家睡觉,几乎昼伏夜出,一开始碍于彼此之间不甚熟悉,啥也没说,不过沉默了若干天后,还是忍不住对两个孩子说 ,你们以后还是少打点游戏吧,对身体不好,练车就要好好练啊,作息不规律对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听了我的话,不以为然但也略显礼貌的附和了一下,随后他们一边熟稔的吐着烟圈,一边宽慰说:习惯了,没事的。回头想想自己真是很执拗,执拗到了可笑的程度。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我的截然不同,几乎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他们打游戏,抽烟,纹身,做一些富家公子的事情,他们觉得很适应,很快乐,我究竟想给他提供什么?论挣钱,他们年纪轻轻早已掌管家庭产业,我没有发言权,论社会交往,他们更是黑道白道都吃得开,我凭什么对人家评头论足,指点人家呢?再说都是成年人了,他们的生活模式生活习惯早已经确定下来,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已经没有改的必要了。
方法/步骤
1

好为人师的品格同样延伸到育儿中。自从是有了孩子之后,特别喜欢和别的家长交流育儿心得,点点渐渐长大,加之自己经常看育儿类的书,写写育儿博客,经常总结自己的行为,也获得了一些教训,于是开始喜欢以好为人师的口气给别人提供建议了;遇见不坚持亲子阅读的朋友,坚持跟他们普及亲子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恨不得把自己的书给他看(当然限于自己的好友哈);一些朋友没有英语启蒙的弦,经常跟他们絮叨自己的做法,让他们早点给孩子磨耳朵;自己买的好书,好杂志,逛的一些好论坛,好网站,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朋友之间推荐,现在回头想想都有点推销之感了;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影响力非常微弱,不仅仅是点妈权威不够,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会轻易被改变,而且每位家长的育儿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换言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无需自得的以自己的方式来说服别人效仿,之所以有这个醒悟,和最近的几次经历有关。

3

其实想想事实就是如此,那位很少带孩子亲子阅读的家长学的是体育专业,她每天都坚持带孩子在户外呆8个小时后以上,孩子3周岁,小肌肉练得杠杠的,在各种健身器械上更是爬高上低,身手灵活;更重要的是他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加上亲子交流得法,孩子懂礼貌,认知发展也很不错。小巫说:户外一小时,胜读十日书,我凭什么推荐别人多进行亲子阅读呢?她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亲子阅读时间和户外时间分配好,就如同我亲子阅读时间多,户外互动时间少一样(相对他较少,绝对量其实也不少。)至于英语早期启蒙,如果家长本身无法领会英语早教理念,不会甄别当前的英语资源,孩子的英语启蒙反而会走弯路,事倍功半,所以何必强求每个孩子都进行英语启蒙呢?有的家长娇宠孩子,其实是否恰恰满足了孩子情感饥渴的需要,过于严格、理性的教育也许对孩子并非百分百是好事情呢?

4

同样引申开去,当前我们有很多专家凭借一个家长描述的育儿片段,就随意的给家长开处方,家长们趋之若鹜,照单抓药,结果发现药效并不好,就像安妮鲜花的英语启蒙理念,我想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受惠,虽然我自己也是个受惠者。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更不能处处依赖他者,依赖专家,我们可以吸取理念,原则,但是不能直接照搬方法,因为育儿,究其根本来说,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我们不能任意对别的家庭的孩子评头论足,由于父母职业特点,文化水平,育儿理念,家庭特点等诸多变量的不同,会使得育儿过程千姿百态,育儿结果也相差迥异,多元实际上是一种丰富,也是一种大美,和而不同之美。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