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点妈陪你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

这次主要分享的是社会版块。社会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情况。孩子在2岁前,其自然性痕迹很明显,没有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只爱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孩子渐渐长大,同伴群体对其影响力逐渐就加大了,因此要让孩子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指南上的具体指导建议
1

(一)人际交往目标1  喜欢交往我经常带着点点和同伴一起玩,只要时间段合适我就带着宝宝一起玩,鼓励他和别人交往。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但是孩子在成长中,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我就经常告诉他,不能欺负小朋友,不能打长辈,这些都是不正确行为。一次,小弟弟打了点点一下,点点没有还手,而是说“你不要打人,打人就是犯罪”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孩子在相处时,还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具有自信心,并且还有一定的自尊心,懂得去求助大人,化解恩怨,这都是孩子强大内心的最初表现。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学会去尊重他人 ,这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首先要从尊重家人开始,尊重父母,长辈,然后再迁移到同伴群体中。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心中由他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2

(二)社会适应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讨论,关于孩子是否应该上幼儿园或者什么时候开始上幼儿园,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社会适应非常重要,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首先需要适应社会群体生活。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在于:1、6个月以前:交往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性质2、6-12个月(同伴交往的第一阶段)  以客体为中心:交往集中于玩具和物品   受情境(玩具/母亲)影响;作用频率低,常得不到反应3、1-1.5岁(同伴交往的第二阶段)  简单交往:交往具有了应答的性质2、1.5-2.5岁(同伴交往的第三阶段)  互补性交往:更复杂、模仿、互补和互惠游戏因此在1岁半以后就应该多鼓励孩子和外界交往。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例子
1

•明明,5周岁,男孩。•行为:不愿意与别的伙伴分享玩具,食物。甚至也不愿意与父母分享。不愿意别的孩子进他的家门。•事件:有一次,明明的妈妈在街上给他买了他爱吃的酱香饼,他吃的很开心。他的妈妈问他要吃一点尝尝味道。他拒绝了,并且质问道:不给!你刚才为什么不多买一点!他的妈妈没有继续问他要,并把这个当成一个笑谈,到处宣扬。后来点点眼巴巴的看着他,他当然拒绝。后来拗不过妈妈的威严,有拇指和食指掐了一小粒放在在点点的嘴中。

2

•豆豆,三周岁半,男孩。•行为:不愿意与伙伴分享玩具,食物,空间。•行为:点点又一次去豆豆家玩。一开始在豆豆家的院子里,玩院子里的树木、晾衣架、泥土等公共设施,两个人玩的倒也快乐,没有什么冲突。后来豆豆提出:一起去房间看电视。这下子就进入了豆豆的私人地界了。豆豆的自私性也一一暴露出来了。•他的玩具散落在房间各处,点点当然去捡着玩,结果豆豆一下子夺走了点点手上的玩具,点点放弃,并去别处寻找。于是豆豆急于保护自己的玩具,一边还不满的大声斥责点点。最后到达了他的心理极限,他大声骂道:你们都滚回家去!

3

•娜娜,两周岁,女孩。同样也是不愿意与点点分享,一次,她家的墙角摆放着一些废弃的玩具,五颜六色的,点点蹒跚着走过去要捡着玩,结果娜娜立刻上前制止,并且将点点推倒,看着点点很无辜的眼神,我真是很无语。后来家长当然要纠偏了,结果娜娜小朋友开始在地上打滚撒泼,就是不允许别人碰她的哪怕是她扔掉的废弃的东东。家长也就放弃了纠偏的行为了,对其妥协,我也无语了,只好带点点撤了。

4

这些孩子很显然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很多时候停留在发展的自然本性上,有些欠缺。

5

目标3:逐步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是养成孩子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等组织和家庭班级的等组织的热爱之情。1. 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2. 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3. 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