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考察时,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翁先生的侄子考上哈佛大学,家里准备庆贺,他请我们参加聚会。我们表示祝贺之后,就问李先生的侄子康纳德,什么时候启程去哈佛。他说,大概要提前两个月。“提前两个月?”我很不理解。他说,他要骑自行车去哈佛。我很吃惊,一个能考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家庭,难道家里还差那点路费,非得让孩子骑自行车前往?康纳德的父亲派克微笑着对我解释道:“这是他自己的决定。”我问这个腼腆的年轻人:“你怎么决定要骑着自行车去哈佛呢?这是一段一近的路程,一天骑车150公里,得用一个多月吧?”“是的,我喜欢自行车运动。单是赶路,用不了这么多的时间,我还想在沿途看看。”“你打算作些什么呢?”我继续问。“我需要一次检验自已毅力和勇气的机会。十多年的读书生活中,我还从未有过这种体验。还有就是我一直想研究一项课题:横贯美国东西的自助旅行,最低成本是多少?”一个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独立探索又富于想象的男子汉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席间,我向派克先生咨询他教育儿子的一些往事。当初康纳德出生六个月惟后,派克就在儿子的摇篮边拴上奶瓶和水瓶,让他尝试独自取奶取水。康纳德一岁半以后,派克就为儿子专门配置饭卓,让他自已尝试用餐。即使儿子吃得少、掉得多、他也不批评,从不埋怨。康纳德两岁以后,有了自己的房间,派克在儿子的床头放置很多玩具动物,与他做伴。临睡时,开上夜灯,给儿子亲吻,道上晚安,然后离开。渐渐地,康纳德养成战胜孤独和黑暗的习惯。康纳德再大一点,喜欢跟同龄人玩。无论是社区,还是在儿童乐园,派克都远远地站在一旁,不干预儿子的活动。小朋友们在一起,常常会有争论、抓扯,甚至是打架,只要没有弄得头破血流,派克决不参与。他说,他要让儿子自已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康纳德在玩耍中突然跌倒了,派克不仅不会上前搀扶,还会有意躲避。儿子四下观望,见家不在身旁,就会自觉地爬起来,否则,就会待在原地,等待家长来帮助。康纳德11岁读五年级那年,由于好强,个子又小,几次都被两个顽皮的大个子同学打得哭丧着脸跑回家。有一次,康纳德被打出鼻血,很伤心,他要爸爸帮忙。派克心里很难受,但理智告诉他,大人不能掺和进去。于是,他对儿子说:“康纳德,你应该自己去处理。”“我打不过他们呀。”儿子无奈地说。“只要你认准是对的,就不能放弃,就不能逃避。你可以打不过他们,但是,你的精神不能倒。”爸爸坚定地说。“爸爸,你是要我再去打?”“你打不过他们,但是,你可以坚定地站在他们面前。”儿子的鼻血还挂在脸上,他转身出门,像个悲壮的殉道者,又站到两个肇事者的面前。暗暗尾随其后的派克,发现那两个大个子同学显出诧异的眼神。望见康纳德那一副像是要决一死战的样子,他们迟疑片刻,转身离开了。从此,再没有谁欺负康纳德。访美归来,我通过李先生问起康纳德的情况。他告诉我,这孩子很棒,一路上骑自行车或是搭便车,在沿途的饭馆打工,并做社会调查,比如旅店等级、客人消费等情况。到了哈佛大学,他交了厚厚一本课题调查资料,还给父亲寄回一路上拍摄的几百张有趣的照片。出发前,父亲给他1000美元;到校之后,他寄还父亲1000美元,还有盈余。
上一篇:孩子学轮滑 几岁开始才合适
下一篇:多大的孩子应该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