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23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教你第一次做也能成功的——家常千层肉饼

肉饼,有圆的,有角的,有薄皮的,有厚皮的,有层多的,有层少的,还有跟灌汤包似的一咬就流汤的门钉肉饼——这是到北京才知道的,种类真是不少,但终归馅儿几乎全是肉的,顶多有点儿葱,菜馅儿的基本上都叫菜盒子了。我特别小的时候,有一次晚上家里吃肉饼,好像做的特别腻,我那时又讨厌葱,忘了吃多少,晚上睡在火热的大炕上,突然不舒服,起来大吐了一场。后来我几乎就不爱吃家里的肉饼了,尤其母亲做的,她不是用肉馅,而是把肥瘦肉切成小丁,还带着皮,烙出来那个馅儿就一疙瘩一块的,口感真可用弹牙来形容,吃到筋头巴脑的肉皮就更是仿佛噩梦!但我又特别爱吃肉饼,自己不会治面,所以在饭馆经常见了就吃。赵登禹路有家叫百叶居的火锅店,他家的门钉肉饼做的特别好!不过,门钉肉饼在我印象中,好像是超然于家常肉饼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是牛肉馅儿,而且应该是起源于清真饭馆,据说老北京的清真字号卖东西都最干净了。对于家常肉饼,这么多年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个是我高中学校里的,有个小食堂,外面支了间棚子,里面有口烧柴火的大平底锅,每天从早上到9点多钟,就立了一个穿件油渍麻花白大褂的师傅烙肉饼,一锅底的大油,滋啦滋啦的往外崩,周边围着一大群饿狼似的学生,眼睛直勾勾得盯着那烂乎乎的肉饼——真的,皮薄而软,好像馅儿都要透了出来,只有刚出锅的才能吃到外面的一点令人兴奋的焦脆!尽管如此,这7毛钱1个的肉饼,那时候觉得很香,经常供不上卖。还一个是大学时候,我在石家庄上学,现在的领导在北京大兴,我会偶尔来找她见面。她学校门口有个“老家肉饼”,石家庄没见过,她带我去吃。我印象最深的是排骨盖饭太好吃了!哈哈,没吃过那么好吃的什么还叫“盖饭”的东西,再就是老家肉饼,外皮酥脆,肉馅又香,来北京匆匆一趟,真是既陶冶了情操,又满足了胃口!这得10来年了吧,除了门钉肉饼,我好像就再没吃过印象深刻的肉饼。这不?最近忍不住自己学做了两次,下面汇报一下。首先得说,我真不会做面食,这甚至是第一次揉面!做这个肉饼都是现找视频现学的,过程的样子很难看,我尽量把意思给说清楚吧。用料:标准粉1斤,肥瘦猪肉馅约1斤半,大葱(山东大葱)1棵,温水约半斤,姜,花椒,其他调料。步骤:先和面。标准粉也就是普通面粉置于盆中或案上,倒入约250克温水,一点食用油,和匀,揉成面团。1斤面半斤水是一个常用的合适比例,而温水和面适合做饼类面食,揉出的面弹性好,不易变形。和面和的好,标准据说有“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我就差得远啦!切碎放入肉馅,和匀,搅匀即可,搅动太多,大葱变味。下面开始包。第一种办法:擀出一个长条的面皮,约呈一头宽一头窄,将肉馅均匀铺在上面,不要压得太紧,四周适当留白从较窄一头往对向卷着折,最后形成一个卷折的长条,封口,封口不要折太多面。静置几分钟,轻轻压成接近方形或圆形,手艺不够的话就不要求形状了,但尽量适当压扁一些,就可以下锅烙了。办法二:擀出一个长方面皮,肉馅摊好,在如图出划出四刀,刀口不要连接,从一头开始,按如图办法折叠,最后形成一个小方包,四周封口,再适当压扁,下锅烙。我用普通平底锅,虽说做面做不好,但烙东西掌握火候是没问题滴!先把油烧热,大火,饼放下去,别叭地扔进去,当心毁容,顺着一边摊进去就没问题了,放下去,大火烙着,约半分钟左右,一面呈金黄色了,翻面,也烙出同样效果,再翻过来,小火,盖闷约2分钟,同样反复翻约3、4次,就差不多好了!关于火候和时间,由于做的少,也可能有不妥的,大家自己做时再自己掌握好了。不过这两个办法应该是问题不大的,皮酥馅香层又多的效果绝对不含糊!注意的地方也没啥注意的,其实做了两次,觉得肉饼还是挺简单的,只需要更多的耐心。如果善于做面,问题就更不大了。有一点就是,不要着急和馅儿,醒面时候做就行,一是怕出水,再就是大葱时间长了变臭,另外,馅稠一点就行,不能稀。和馅有的说加黄酱的,好像北京人爱用这个,就是增加厚味儿,我兴趣不大,大家自己掌握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