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具茶盘内分为左、中、右三列:左列前方呈三角形或方形摆放3只或4只反扣在杯托中的品茗杯,左列后方是茶样罐与茶匙筒;中列前是茶壶,中间是茶盅,后放盖置,上放茶巾(九叠式);茶盘右列前方摆水盂,后方是开水壶。
备水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水。将水放入容器急火煮至沸腾,先用少许开水温壶(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壶后将开水倒出再加入开水备用)。
布具双手将开水壶移至茶盘右侧前方桌面(与茶盘相距10厘米左右),水盂端放到水壶左后方,将茶巾移防盗水盂后;将茶匙筒移放到茶盘左侧前方桌面,将茶荷移放到茶盘左侧茶匙筒右后面;将茶盅翻正移向盘右上角,将茶壶移至茶盘内右侧居中位置,茶壶左后方放盖置。双手按由前至后顺序将3只或4只茶杯翻正。
赏茶将茶荷的茶样供来宾欣赏,并介绍茶名及品质特征。
润盅冲水入盅。左手轻轻掀起壶盖放盖置上,双手逆时针回转茶盅使盅壁均湿润,右手提盅向茶壶内注热水后放下茶盅,左手盖好壶盖。
晾水用单手或双手提水壶法,冲水入盅约1/2容量,使水温降至75℃左右。
润壶右手执茶壶把,左手托茶壶底,按逆时针方向运用手腕旋转茶壶,令茶壶周身受热均匀。祛荡冷气后,将水注入水盂,茶壶放回原处。这一系列动作要点是:双手同时协调完成不同的动作,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投茶左手揭茶壶盖放盖置上,用茶荷茶匙法投茶入壶。茶水比1克:50毫升。
冲泡右手取盅用逆时针的回旋手法向茶壶内注入开水,约为总用水量的1/4,茶盅复位;右手握茶壶把左手托茶壶底,逆时针转动茶壶,进行浸润泡,20~60秒后茶壶复位;左手揭盖右手提茶盅用回转手法向茶壶内注入开水,半壶足矣。盖上壶盖,静置片刻,同时进行温杯。
温杯在冲泡等待见习时进行温杯,右手提开水壶按翻杯循序向每只杯内注入一般容量的热水,放下水壶。按注水顺序逐个用双手逆时针转动,令杯体均匀受热后将水倒入水盂。
试茶待温杯后先奖壶中茶倒出一杯,观看茶汤色泽,以判断冲泡程度。左手将茶壶盖揭开放于盖置上,右手取杯,将茶汤汇入茶壶后复位,左手加壶盖。
分茶 判断茶壶内茶汤浓度适宜后,即可分茶。为保证每杯茶的浓度一致,按翻杯顺序向前右杯内倒6/1杯、左杯内倒1/3、后背内到五分满,接着反向顺序将前2杯都倒至五分满。若为4只杯,则第一只到1/6杯,第二只为1/5杯,第三只为1/3,第四只为五分满,接着反向顺序将前3杯都倒至五分满。为避免叶底闷黄,分茶完毕后茶壶复位,左手将茶壶盖揭开放于盖置上。头一道茶汤量较少,不仅可保证饮者更好的领略茶叶鲜味,而且不致因为溶出过量氨基酸而影响下一道茶的风味。
奉茶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手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者以伸掌礼。
品饮绿茶的新茶香与鲜味在第一泡时格外迷人。作为泡茶者,应摒除杂念,细心控制水温,稍低的水温令茶叶中的鲜味物质如氨基酸等尽快溶出,同时控制带苦味的茶多酚的溶出量。作为品茶者,应怀着感谢之心接过茶杯,观其色、嗅其香、尝其鲜,还可适当做一些评价或讨论。
二道茶冲泡当双方进行茶事讨论时,泡茶者便应准备泡第二道茶。泡第二道茶的重点是保证茶汤的浓度,令品茶者领会茶之真味。品质优良的绿茶,虽有较强的刺激性,但是回味甘甜;反之品质一般的绿茶,浓汤而无回甘。将盖置端放到茶盘左下角,茶壶端放到盖置右上角。冲泡手法如前,但是水温宜略高,先在茶盅中晾水,再冲入茶壶;若水壶中水温不太高,可直接冲入茶壶。水量也略多,应冲至茶壶壶口下沿约5毫米处,待浓度合适时,将茶汤注入茶盅,将茶盅和茶壶一并奉给来宾,由来宾自行取用和再泡。因为是好茶,还可以泡第三道,不需要晾水,手法如第二道茶冲泡。此时茶汤内溶出物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但收敛性不如第二道茶。若有效鲜甜物质量较充足,第三道茶汤仍有回甘,称之为醇和,是优质茶的标志之一。质量稍次者,则第三道茶或淡或涩,不堪再品了。
净具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这一点对于营业性茶艺馆而言更为重要。
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
冲泡好的茶要在30分钟~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变得不安定。
此外,女性经期时不宜喝绿茶,喝绿茶会造成女性在经期中的铁流失。有便秘症不宜喝绿茶,绿茶喝多了会加重便秘症。高血压者也不宜喝绿茶,多喝绿茶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