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5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传染病有哪些?怎么体现?怎么治疗?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病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害怕患上传染病,那么哪些属于传染病?危害有多大呢?怎么去防范呢?这里就为大家普及一下,希望大家了解。造福社会。
工具/原料

防范心,做好准备

方法/步骤
1

乙肝: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但不应该去歧视这些人群,而且这些人群在中国占了大部分,大约有93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                                                                                                          治疗:三分药治,七分调理;需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不宜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动静结合。

2

皮肤病:皮肤病虽然大部分不是传染性的,但仍然有些具有传染性质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及防御。                                                             表现:牛皮癣(无传染性)皮癣(有传染性)。原因:中医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而血热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可因七情内伤,气机雍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毒热伏于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                                                                              治疗:1.中医治疗  2.内服治疗  3.西医治疗(不建议)(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脉药)(静脉用药) 4.外治疗法(一般推荐) 5.中医药浴

3

梅毒:这种病毒也许很多人难以启齿,但它是可以致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引起重视。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临床症状:1.获得性显性梅毒(一期梅毒 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2.妊娠梅毒3.先天性显性梅毒(A.早期先天梅毒 患儿出生时即瘦小,出生后3周出现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无粘连、无痛、质硬。多有梅毒性鼻炎。B.晚期先天梅毒 发生在2岁以后。一类是早期病变所致的骨、齿、眼、神经及皮肤的永久性损害,如马鞍鼻、郝秦森齿等,无活动性。)4.先天潜伏梅毒(生于患梅毒的母亲,未经治疗,无临床表现,但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年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先天潜伏梅毒,大于2岁者为晚期先天潜伏梅毒。)治疗:患梅毒后的饮食调养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一样,均要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适当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除。(大量西药治疗,详细请参考书籍)

4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临床症状: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A.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B.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治疗:1.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2.抗病毒药物(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5

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从广泛实施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后,本病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临床症状:百日咳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亲们,这种病一定要引起重视,不然很痛苦的哟!)治疗1.控制传染源2.抗生素治疗3.一般疗法4.并发肺炎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并发脑病时可予脱水、止痉等对症处理。

6

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人群:小儿,5到14岁居多临床症状: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治疗:1.隔离患者2.一般治疗3.抗生素疗法(比如青霉素,静脉注射,前提是严重发病时)4.对症治疗(发热可用少许退烧剂量,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注意事项
1

了解全面相关内容,要对症治疗

2

具体问题要请教医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