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69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护理

摘要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当便秘发生时,用力排便可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脑疝,危及生命。临床资料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偏瘫患者居多,脑出血患者常需长时间卧床,因此便秘的发生成为神经内科的主要护理问题。本文收集便秘患者15例,年龄不限,其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 。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通过对15例便秘患者的探讨,分析便秘发生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缓解了便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  便秘发生的常见原因:1.1长期卧床昏迷、急性脑血管意外等致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需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内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而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这是引起便秘的最常见问题。1.2长期禁食 神经内科重危患者长期昏迷并多反复出现应激性胃粘膜病变,多需禁食。部门意识清醒的患者则因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延髓性麻痹等原因致食欲减退、不思饮食。长期禁食或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易造成胃肠功能减退,较容易引起便秘。1.3  心理、环境因素 长期卧床患者,需协助床上大小便,不适应周围环境及排便姿势的改变,同时发病的突然性和对预后的担心,导致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规律性的排便活动受到抑制。1.4疾病的因素 脊髓病变引起高位截瘫者,常可发生尿潴留和便秘。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可引起智力障碍,痴呆患者常有不知自行进食或不能控制饮食的现象,多会引发便秘。1.5  药物 忧郁患者服用的抗抑郁药,均可能引起便秘。2   护理对策2.1长期卧床患者,给予腹部按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将排便时间定在早餐后,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有便意时及时协助排便。2.2长期禁食或进食少患者2.2.1昏迷患者病情许可,给予胃管鼻饲匀浆流食,以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和维持正常胃肠功能。2.2.2消化道反复溃疡无法进食者,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病情许可时尽早进食。进食时先给予米粉、牛奶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先单一品种,后混合,并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3环境和心理因素 应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卧床休息及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保护其隐私,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并处理好排泄物和臭味。注意保暖,排便后及时清理,协助清洁肛周,如床单污染,立即更换。4疾病原因4.1脊髓病变者存在感觉障碍,对热敷、按摩、针灸等不敏感,只有利用缓泻剂和人工掏便才能有效缓解便秘。4.2对于智力障碍患者,护士应和家属配合,仔细观察进食及排便情况,使其定时进食,如超过3天以上未排便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排便,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便秘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4.3对于药物引起便秘者,可采取热敷、按摩、针灸等方法,促进肠蠕动,无效者,给予缓泻剂,促进肠蠕动药物,必要时人工掏便。5  保证水分的摄入,每天早晨空腹饮250-300ml温开水,每天保证2-3L的饮水量,以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睡前一杯蜂蜜水或早起一杯淡盐水有助于大便通畅。6  饮食指导,避免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食物纤维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在肠内易被推动,残渣能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据报道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入量为每天20克,摄入香蕉,植物纤维饮料,蔬菜,水果,麦片,麸皮等粗纤维食物均可促进排便,另外蜂蜜,麻油也可促进排便。7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使用缓泻剂,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轻微便秘可适当使用番泻叶或简易通便剂软化大便,促进排便。总结:针对容易发生便秘的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因便秘引起的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以及用力排便引发的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如果3-5天未排大便,又无便意,并不表示患者无大便,而是肠道对排便刺激不敏感 ,此时便秘已发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排便。
工具/原料
1

2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