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大了,渴望走出家门,去到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渴望去看一看别的城市,以收获新的眼光。我们渴望去到辽阔的自然,感受与大地的连接。每一次,我们都能从旅行中吸取到正能量。旅行拓展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拥有的生活。大人如此。孩子其实也如是。为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窗 我有不少朋友有跟我类似的幼时经历,幼时的一次旅行,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梦想。其中一个朋友在小学毕业那年,他爸爸带他来北京参观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告诉他这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从此,他立志将来一定要去北大或者清华念书。6年后高中毕业填志愿时,他同时填了清华和北大两个志愿,别的学校都没选择。当然,他顺利地被清华大学录取了。他说他得感谢他爸爸带他去的这次大学一日游,为他打开了人生追求梦想的大门。 经常带着小小的女儿出差旅行的蜗牛村儿童团总监——糖豆妈妈说:“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国际人。我们应该尽量创造机会带他们去旅行,让他们提前进入国际化的状态。”对此,我极为认同。不过,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书中是有“黄金屋”,但是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活的了解,对孩子来说,只从书本获取相关信息远没有带着孩子去到当地旅行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刻。带着孩子去旅行,不仅仅只是玩一玩那么简单,旅行,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或许还能点燃孩子的梦想,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给孩子适应新世界的机会 有很多个早晨,在送Rainbow去幼儿园的路上,临近幼儿园的地方,总会见到哭闹着死活不愿去幼儿园的孩子。孩子入园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家人的过度依恋以及对新环境的极度不适应。 邻居们很好奇,为何年仅2岁4个月就上幼儿园的Rainbow每天都欢天喜地地跑着去上幼儿园?他们问我这是怎么做到的。 方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孩子的适应力。让他不要惧怕任何陌生的环境,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都能适得其所。适应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更能承受压力,能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挑战,人际关系处理得也会更好。 培养孩子适应力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带他多接触家人之外的人、多参加聚会、多去新的环境。旅行,恰恰给了孩子提高适应力的机会。正因不断地去到新的地方、认识新的人,我的两个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已展示出他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提示:先看先得,用这个兑换码7733KJ6R7YR4就可以去AppStore里免费下载应用《台北故宫》 旅途是孩子受用不尽的百科全书 旅途的生活,就如百科全书。无论谁,都一定能在旅途中有所收获。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旅行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教育。”是的,旅行中的自然、社会、人、民俗风情,全都是丰富我们学识的源泉,而为旅行所做的准备和行动,更是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变成终生受用的行动力。 旅行正是这种生活实践型的自然教育形式之一。自然教育法的实践者,维尼弗里德?萨克维尔?斯托纳夫人在其《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一书中提到,她经常带着她的女儿小维尼弗里德去世界各地旅行,在旅途中,小维尼弗里德获得了让她终生受益的各种知识,让她成为轰动一时的天才儿童。斯托纳夫人说,即便是在离家不远的小树林里,“教她吹口哨、模仿鸟儿的叫声,也能培养她对大自然音乐的热爱以及模仿能力。” 在旅行中,教育的内容都有涉及。我们为旅途所设定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给我们提供教育的机会。在海滨之旅中我们可以享受海水和阳光,但更有趣的是,孩子和大人都会对海滨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当孩子拾起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螺,发现它还活着,他可能会想着饲养它,他去翻书、查阅资料、向渔民咨询,就是想知道怎样才能养活一只海螺,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更多。 加拿大政论家乔治?格兰特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中说道:“旅行是全方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途是理论与现实碰撞的实验室,旅途是观点的实际运用,是音乐、文学、建筑、政治、经济、艺术、科学等的极大融合。将旅途中的放松、娱乐与教学融为一体,旅行也就有了超乎想象的价值和意义。 旅行,不是一种产品,虽然它时常以机票、酒店、豪华游轮等形式出售给了我们。旅行,也不是食物或衣服那样的消费品,虽然我们要为它支付费用。旅行是阅历,它的精髓永远存在于孩子和家人的美好记忆之中。 于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出发,一起走向世界。
上一篇:【钓鱼】图示海礁底钓用VIB改装
下一篇:参观清华大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