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6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历史教学中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方法/步骤
1

首先,导入新课时,要有悬念。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一节,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如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我讲到:《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想必有很多同学知道,那么你知道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建立者是谁呢?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又与谁有关呢?从而导入新课。

3

第三,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 教材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起因结果,存在内在联系的。旧课往往是新课的钥匙。因此,在结束旧课而要找出与下节课知识的联系点,精心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个谜的需要。

4

总之,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的悬念的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