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原料:痰湿体质的症状表现及调理方法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饱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痰湿困脾常见症状:①肥胖。②贪睡。③油腻。④此外,出汗多或无汗;小便浑浊,起泡沫;舌头胖大,舌苔厚;经少、经迟甚至闭经;动作缓慢,反应迟钝;不喜欢喝水,喝水容易腹胀,这些症状也可以作为判断痰湿与否的参考。
辨识方法:体形肥胖,腹部饱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
饮食调节:(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作用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如白扁豆、红豆(赤小豆)、蚕豆、紫菜、白萝卜、冬瓜、包菜、葱姜蒜、山药、薏苡仁、玉米、芡实等。少吃肥甘厚味及甜、黏、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2)戒烟限酒。(3)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等。
起居调养:洗澡应洗热水澡,以适当出汗为宜;穿棉衣、麻、丝等透气衣服,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湿气。
运动锻炼: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以及各种舞蹈等。
经络调养:如艾灸和按摩。可以选取神阙、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效果比较明显;也可以每日睡前用手掌在肚脐下丹田的位置,伴随均匀有深度的呼吸频率,反复按摩,直到小腹微热为佳。
中草药调理: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但是要记得“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
食疗药膳:(1)黄芪山药薏苡仁粥——黄芪、山药、麦冬、薏苡仁、竹茹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心安神。(2)菊花苡仁粥——枇杷叶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软坚。(3)化痰袪湿消暑汤——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米、佛手、菖蒲、莲子各等分适量,清热化痰、祛暑利湿。(4)干荷叶15克泡水,代茶饮。(5)冬瓜排骨汤——排骨、冬瓜各500g,姜一块,大料、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
中成药治疗: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二陈丸、橘红片、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平胃丸等。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1、合理饮食;
2、戒烟限酒;
3、适量运动;
4、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