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陌生人焦虑”,父母与陌生人的亲近有利于消除孩子的焦虑,陌生 人主动与孩子做游戏,慢慢接近到融合。
有“社交咨询”,对未知有着恐惧感,依赖父母的暗示。非常听父母的话, 父母不让干的陌生的事就不干,非常理解父母的表情。
九个月到一岁孩子心理 婴儿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情感,领悟到他生命中的 人和物有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和不变性,继续用各种方式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继 续发展各种情感。同时恐惧感增加。
将坏的玩具递给父母,得到父母的理解情感会增加,信心也会增强,父 母要学会用语言表述孩子的想法
喜欢捉迷藏游戏,扔东西,以领悟物质的不变性。
容易产生父母分离焦虑症,并知道你要离去的动作。父母需要逐步实习 分离,建立父母离开不会有可怕的事,理解孩子情感并用语言描述,向孩子保证 一定回来。
安全感强的孩子和焦虑的孩子表现不同。建立表情娃娃或脸谱,关心孩 子的心情,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阶段感情的语言化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为行走和说话做好准备,认知 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表达能力增强,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会让下一个 阶段的矛盾减少,父母引导孩子的能力增强,并实现“双向爱”。
父母的不理解自己时会坚持己见,对父母的强迫行为会激烈的反抗,萌 发语言技巧,常说“不”“我做”。孩子希望获得事物的控制权。父母要给予孩子一 定选择权。比如穿衣服、吃药、打针等。
对同龄孩子产生兴趣,但缺乏交际技巧。自我意识增强,无法理解别人 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同伴常发生矛盾 “儿童自我中心”心理: 1)我看到的,是我的;
如果是你的,但我想要,就是我的;
我的,永远是我的。 父母这时要用行为表演示范教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轮流,对孩子的心情 一定要用语言描述,懂得孩子的心理,并让孩子从自己的心理理解别人的心理, 对孩子的分享、关爱行动及时鼓励,强化,多用积极暗示。对同伴最好采用“并 行游戏”,对孩子重要物品可以采用“禁止触碰”的方式。
孩子有着教育滞后表现行为,有着再现记忆能力。观察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并稍后加以模仿,游戏。 这段时间亲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父母要学会体察孩子的情绪, 并表达出来, 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孩子也会学着父母调和矛盾,调整心情,学习遵守 规则。 当孩子心情舒畅时, 会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 学习能力、 表现能力极强, 相反则会厌恶学习,性格发生扭曲。顺利通过这个阶段父母则获得极强的理解力 和引导力,反之则会陷入教育的逆境。
对无力感的恐惧,孩子会自然存在的无力感和危弱感。 对策: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系鞋带:不要先帮忙,可以安慰“有时候长鞋带是很烦人。”
用心去观察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