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3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分泌性中耳炎的2种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该病是引起小儿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达12周以上者即为慢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方法/步骤
1

一:非手术治疗1.抗生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药。2.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消炎消肿。3.邦耳适中耳负压治疗仪:改善中耳通气。治疗仪对鼻腔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气压流,当患者吞咽时气流被传送到咽鼓管,从而使咽鼓管开放。由于压力控制精准,可避免对鼓膜造成损害。

2

二:手术治疗1.鼓膜穿刺术:抽出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2.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凡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及胶耳等,可于鼓膜切开并将积液充分吸尽后,在切口处放置一通气管,以改善中耳的通气,有利液体的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对于慢性ET功能紊乱,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技术。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微创,已使很多患者受益。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行BET手术,疏通咽鼓管,防止并发症。4.其他:积极治疗鼻咽或鼻部疾病,如腺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

注意事项
1

1、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疾病、咽喉疾病有关,因此,积极治疗、预防这些疾病,也就能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2

2、注意擤涕方法:成人与较大儿童,要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同时擤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不让鼻腔或鼻咽部的感染因子进入咽鼓管;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最好是用吸涕器吸出,或监护人(无传染病者,先潄口干净)用嘴将其鼻涕轻轻地吸出(一侧一侧地吸,勿两侧同时吸,将吸出物吐掉并潄口),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

3

3、小孩预防感冒,若是感冒后一定要及时治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