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班主任和学生
一、了解学生需求农村的初中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而且即使父母在孩子身边,也很难在文化课方面给孩子辅导。这样,这些孩子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首先得让孩子们明白,老师对他们很重视,不只是学习方面,还有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想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把老师当成朋友,而不是一提到老师,就吓破了胆。孩子们需要认可,需要爱,需要平等的交流和诚挚的关心。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不会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和蔼可亲的。
二、吃透教材内容无论是带什么课程,无论你以前学的是什么专业,你都得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认真研究。要从宏观上把握这套教材的体系,还要明确初中阶段这门学科的总体目标,细心研读《课程标准》,让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大的计划和准则。然后才是对一学期、一周、一节课的细细琢磨和认真备课。备课过程中一定得把握好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缺一不可。这样,你才可以有上好一节课的基本准备。其次,需要与同行们多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自己的细心摸索之外,还得多多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
三、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付诸行动。在课堂上,一定得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你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导演。一堂课效果怎样,导演要引导点拨好,而主角是学生,我们教师千万不能喧宾夺主。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学生的表现,学生对这节课理解的如何,教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课堂上的每一步,教师都应做到熟捻于心。而不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演”到哪里。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应该是低于学生的,教师发出一个指示,学生操作这个活动,教师须时时刻刻关注活动进展的情况。并且对学生的活动要做出点拨和评价,不能让学生一味的放任下去。课堂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满堂灌”,必须留有余地,每节课如果都是下课铃响了,才匆匆收场,那么这节课应该说不怎么成功。一堂课如果能留有三到五分钟的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最好,虽然短短几分钟,但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一堂课才是回味无穷的。而不能是课堂上一有空余时间,就给孩子“题海战”,这样固然能训练孩子的考试成绩,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无益处,也使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是一个抹杀。
四、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要靠老师不断的启发,一旦学生有些许的进步就必须及时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对学习会更热爱,对教师会更爱戴。而且,及时赏识学生的优点,也会拉近师生的关系,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五、将教学融入生活。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育人,让孩子做一个健康上进的人,学会生存,这是最基本的。不是说一张录取通知书,一次优异的成绩,就表明你的教学是完美无缺的。要将教学融入生活。因为我们的孩子,将来长大了,要走人社会,要独立生活,总有一天要像小鸟一样飞向蓝天。所以将每次教学与生活联系,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使学生增长见识,而且使课堂也有了生命力。课堂不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让学生感到课堂是他们的舞台,学校是他们的乐园,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服务,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吸引力。
六、提高教学技能,拓展教育资源。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的孩子,对电子产品尤为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就是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的。比如: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等。所以教师的课堂也需要加入新鲜的内容,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从视觉上吸引学生,视频效果最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复习课堂尤其用得着。教师经常关注网络,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必不可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你从事初中教学多少年,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热心去感化那帮孩子,相信总会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