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保健品消费也成为众多消费者养生、保健的热衷选择。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和宣传将其功效描绘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据近几年来我市消费投诉统计情况反映,老年人的保健品消费问题不容乐观,老年人由于受年龄、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媒体广告和“推销人员”花言巧语的诱惑,一不小心就被忽悠了。 综观保健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销售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消费概念的模糊,暗示其产品具有治疗效果,诱使老年人进行消费;二是捏造虚假功能,夸大产品功效,妄称可以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三是发宣传单揽客,游击战术销售,并以赠品、送礼品、上门联络感情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四是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以所谓的“专家”、“医生”现场进行游说,使一些老年人不辨真伪,上当受骗;五是以公益活动为幌子,骗取老年人信任,从而高价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鉴于此,嵊州市消保委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遇到各类保健品推销活动时需谨慎辨别,多留一个心眼,做到理性消费。为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要能够分辨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不要相信保健品宣传所谓的治疗效果,以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 二、要科学、理性选择保健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服用保健品,并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保健品。 三、要正确识别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四、要养成保留购物凭证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习惯,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维权证据。同时,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销商进行交涉,或者向工商及药监等部门进行申诉。
上一篇:医疗行业如何做论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