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安全问题,这也是让许多消费者仍然对移动金融支付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手机病毒、“木马”侵袭以及移动金融支付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本身就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再加上便捷与安全往往此消彼长,移动金融支付手续比PC上的互联网支付更简便,也会降低移动金融支付的安全性。如微信红包,由于支付认证与使用过于便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更别提若一个绑定了微信账号的手机被他人捡到和擅用带来的风险。消费者信息的安全同样存在风险。中国对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机制长期以来严重缺失。浅析移动金融支付前景。在互联网支付中已经出现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而在场景更开放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这一风险就更加突出。
另外,刚接触移动金融支付的消费者安全习惯较弱,也会放大风险。如媒体曾有报道,在微信抢红包最火爆的几天,一些群里有人发出与抢红包极为类似的链接,但点入后却是商户介绍,更有甚者引发木马中毒。浅析移动金融支付前景很有必要。安全隐患不除,移动金融支付的习惯与文化短期内就难以形成。要消除这种隐患,就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中国央行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已于去年年底建成,或将实现目前“山头林立”的不同移动支付系统的“联网通用”,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
除了安全问题,还有利益分配问题。移动金融支付所涉环节尤其多,包括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目前在这多方参与者中,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使得现有的业务拓展和竞争往往停留在低水平的“跑马圈地”阶段。浅析移动金融支付前景。
再有,支撑移动金融支付的“应用场景”目前还不够丰富。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支付宝,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微信支付更需要创新环境载体。当年POS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信用卡的普及,但其中也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与利益协调。移动金融支付要想真正冲击、甚至取代传统零售支付工具,必须能够创新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这不是一两家企业能够完成的,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爱加密对移动金融支付类App有专门的解决方案,包括安全评估及处理、dex三重保护、so文件加密、定制保护等四个方面。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爱加密推出本地加密服务系统、so文件本地加密工具、网站人工审核加密、网站自动化加密、云加密接口API、PC加密工具等六种加密方式,安全、便捷的对移动金融支付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