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4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贺新婚:古今结婚习俗

所谓,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临近新娘,冬腊月结婚的人挺多的,虽然古礼流传到现在,有好多已经简化或者不沿用了,但是,大体上还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你知道婚礼的一些习俗吗?
工具/原料

新婚

纳彩

古代婚礼六礼第一位,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如果答应的话,男方就会备礼求亲。在古代纳彩会用到雁,一般是一对,因为雁代表阴阳往来之意,又,雁一生配偶一次,取其忠贞之意。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没有男女双方直接商定的道理,所谓聘者为妻奔为妾,在古代没有父母答应私自结为夫妻是很受鄙视的,。衍化到现代来说,到没有那么繁琐,结婚之事,小儿女之间可以自己商定,父母并不多加干涉,至于媒人,也只起到一个男女介绍人的作用。而在现代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不受父母亲朋祝福的婚姻也算不得幸福

问名

即交换庚帖,男女双方父母讲子女的名字及生辰年月写在帖子上,交换给对方,用来合八字,在现代,这一步基本也就省略了。

纳吉

即将男女双方合八字,如果八字相合,则婚事能成。衍化到现代来说,问名和纳吉两步已经简化或者没有,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婚前合八字的习俗。

纳征

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纳征者,即纳聘财也,纳征也叫过大礼,纳征之后,婚约也就成立了,虽然还没有过完全礼,实际上女方已经算是男方的人了。延续到现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聘礼、彩礼,p

请期

请期又称提日或者告期,即男方挑选吉日,择定婚期,告知女家。END

亲迎

六礼的最后一礼,由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或者男方派遣迎亲队伍迎娶,回男方家里拜堂成亲。

小贴士
1

嫁妆嫁妆也叫妆奁,原是指女子梳妆所用的镜匣,后引申借指嫁妆,嫁妆一般是在成亲的前一天由女方的亲友压妆送往男方布置的新房里,又称铺房。古代来说,新嫁娘嫁妆多寡直接能够反映到在家的受宠程度及娘家的重视程度,因此,一般来说,娘家都会多多陪嫁,使女儿能够在夫家过得好,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争取女儿在男方家的地位。

2

催妆古代婚礼习俗,盛行于唐代上层贵族社会,所谓低头娶妇,抬头嫁女,为显示对女方的尊重,新郎被要求做催妆诗,以此催促新娘快快梳妆,多是一些骈俪吉祥的话,由新郎或男方的傧相所做。傧相是男方请来的与新郎年貌相若的男子,类似于现代的伴郎。

3

撒帐拜堂成亲后,新人被迎进洞房,夫妇对拜坐床后,由全福人边唱撒帐歌边将五色彩果撒入帐内,以祈夫妇和睦,早生贵子等。撒入帐中的果子有:花生、桂圆、莲子、枣子等,取其谐音及寓意此俗一直为后世沿用,近代多用祈子之意。

4

却扇古代婚礼时,女子以扇遮面,礼成时,去之,却扇兴于汉唐,起遮羞、辟邪的作用。除扇子遮面外,也有用红纱巾的,即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红盖头今人结婚已经没有多少人沿用古礼,不过西方婚礼中新娘的头纱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嫁衣说到嫁衣,古代的嫁衣可不都是红色哦周治婚服中,女子结婚当日,上衣下裳皆为黑色,取其专一之意魏晋时期,有白色婚服,与当时上流社会追求返璞归真的风尚不无关系唐时女子出嫁着青质连裳,男子着红色婚服,真正是红男绿女。明以来,才逐渐发展为头戴凤冠霞帔,身着红罗裙近代婚礼大多是中西结合,既有白色的婚纱,也有中式大红的礼服,不过样式比较多样化,看个人选择了。

6

谒舅姑即成妇礼,六礼过完,仅仅是成妻之礼完成,新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拜见舅姑,我们俗称敬茶。近代也一直沿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