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
是的,钢笔的确是一件让人着迷的工具,一如机械腕表。甭管现在原子笔如何大行其道,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总得有支优质钢笔才像话,这始终是个身份的象征。无论是签名还是写留言条,都是一种自我风格和品味的体现。
当你拿起一支优质钢笔(例如万宝龙),你没法像普通钢笔一样拔开笔盖就写字。你得轻轻将笔盖旋出来,让自己慢下来,开始思考,变得专注且认真。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却能一窥堂奥,展尽优雅。而当笔尖扫过纸张时的手指触感、书写时连贯的沙沙声,也会让人觉得踏实。
这是优质钢笔与生俱来的从容不迫,也是其内涵的一种延伸。如果你留意过各种大人物或政要,他们在签署文件或协议的时候,手中握的几乎都是钢笔——这是对书写对象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注入了情感,专注和认真,从容不迫。
而能够担此重任的,通常是钢笔界的 " 五虎将 " ——龙鸟派犀水,也就是万宝龙(Montblanc)、百利金(Pelikan,Logo 为鹈鹕鸟)、派克(Parker)、犀飞利(Sheaffer)、威迪文(Waterman,直译为 " 水人 ")。
五强中,德国占两席——龙鸟,超五星;美国三席——派犀水(威迪文原是美国品牌,后属法国品牌,现已被派克收购),五星;而凌美(LAMY)、日系的百乐、写乐和白金这些品牌,则稍逊一筹;国产的英雄(已经没落了)、公爵、毕加索等,还得好好加油。至于意大利的奥罗拉(Aurora)、万特嘉(Montegrappa)等,算是钢笔界的中等生,不声不响;还有一些大隐隐于奢侈品的钢笔,比如登喜路(dunhill),小而美,不为外人所知;更有一些壕笔如珠宝笔,就近乎饰品,在此不作探讨。
每种笔都各有拥趸。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最能代表奢华与尊荣的,是龙笔(如上图,以下同理)。用它签名,就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男士为了彰显身份,西服的口袋里都插一支龙笔。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一些银行家为了增加业务上的竞争力,跟客户谈判时手里也得拈着一支。现在国内不少人都有能力入手一支,但又怕它太高调,hold 不住。其实这个不必纠结,因为它就是一个终极梦想,永不过时,不管你买过多少笔,最后你还是会想拥有一支的,早拥有还省点折腾呢。
鸟笔名气上不输龙笔。龙鸟之争,也是拥趸乐此不疲的一个话题。但在极致君看来,鸟笔始终稍逊于龙笔,毕竟它还只能跟龙鸟争,而不能抢!知名度也低于龙笔。带出去,低奢中透着一丝艺术气息,送女人或文艺范都挺合适。
派笔,则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代表,简洁明快,方便坚固,价格适中,但缺乏内涵和人文传承,一般人都能用。
犀飞利,其名字来自粤语 " 犀利 ",香港人最先喊出来。犀笔曾经是世界第一,当年要不是一时脑残不思进取,估计早把其他品牌给灭了。现在的它,多少有点抑郁不得志,笔的质量也是新不如旧,不玩笔的一般没听说过它。
水笔,命途多舛又的确有点水,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前面还有个亲哥派克压着,地位比较尴尬,国内属于低奢小众笔。凌美、百乐、写乐等这种属第二梯队,外观比较骚,书写又有保障,特别受学生党欢迎。至于其他牌子,就不一一啰嗦了。说了这么多,也许会有最友好奇:钢笔的构造并不复杂,材质也可以相互抄袭,为何区别那么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好好了解钢笔。钢笔之所以让人着迷,正是它的细微处动人,其讲究不输机械腕表。笔尖,是钢笔的灵魂,相当于电脑的 CPU
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不锈钢钢尖和金尖两种。钢尖普遍存在于中低端钢笔,书写感受偏硬。金尖则是高档笔的标配,根据成分含量不同又细化为 14K(有些笔会标:Au585,其实就是 14K 金)、18K、21K、24K 等,理论上成分越足,金尖越软,在耐腐蚀、抗氧化方面往往可以做到更加持久(墨水是酸性的)。为防止金笔尖磨损过快,会在笔尖处焊上一小粒既硬又抗侵蚀的铱珠,这便是常说的 " 铱金笔 "。
制作笔尖的主要步骤有 4 个:剪金片,点铱,开缝和调整缝隙。剪好的金片经过点铱,再由机械高速开缝。铱点在开缝后会变得异常锋利,在钢笔尖斜着接触纸张时会产生挂纸。为了避免挂纸,部分厂商在打磨笔尖时会将尖角磨去。如果磨得少,在某些握姿势下笔尖仍然挂纸;如果磨得多,挂纸就不会出现,但这种打磨过度导致铱点像婴儿的屁股一样裂开,产生新的问题:容易飞白(Skipping),就是中缝里的墨水碰不到纸张,影响书写。
一个小小的笔尖,就难倒了众多大牌,跟一个咸鸭蛋难倒一位名厨同个道理。例如龙笔的 18K 金笔尖,要经过 25 道工序,而且必须要由工作 5 年以上、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打磨完成。在打磨的过程中,工匠们用耳朵来判断笔尖的打磨程度,同时在纸上画出一个个圆圈,细心倾听笔尖摩擦纸张时发出的声响。如此精益求精,但还是有部分龙尖最开始有飞白现象,需要磨合。而鸟笔的笔尖好坏,有时同样也得靠运气。这样顶级的品牌,都还不能完美搞定笔尖,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