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二、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三、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四、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五、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
一、不能只看茶名现今茶市上,不管什么茶均冠以“大名头”,凡乌龙类即“铁观音、冻顶或大红袍”,凡扁炒青即“龙井、大方”,凡纤细者即“碧螺春”,凡肥硕的就是“黄山毛峰”。买茶的时候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道名茶产量极少,不可能遍地都是。
二、不能只看包装差劲茶包装得往往“金碧灿烂或古色古香”,瓷瓶、锡罐、红木盒等等,但其中不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产品,要注意区分。
三、不买茶叶大全有些茶商把各类差劲茶整合,加上所谓“高雅、精品”包装,命名为“五大名茶或八大名茶或十大名茶”,茶友切忌之,若想品全各类名茶,得下点功夫。
四、不在景区散摊买茶到茶乡,尤其是旅游景点,在散摊或所谓茶农家购茶要谨慎,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价格不实。
五、不买特级、极品等等级茶极品、神品、大金奖、特级等常常被印刷在茶的包装上,殊不知若真是此类茶,价格自然也是天价。茶的等级,国家有明确划定,现已被一些茶商搞乱了,茶友们要小心!有的商人会在等级上大做文章,如台商对冻顶茶,分级由高到低为:极品、比赛大金奖、比赛金奖、比赛银奖、比赛特级茶、比赛茶、特级茶,在其中,本应属高级别的特级茶实为最末等。
当然,并不是说凡是提到以上词语的都不能买,而是不能奔着这些头衔买,你买的是茶,喝的是茶,应当以茶叶的品质为主,不能本末倒置。
对茶不是特别精通的朋友,在买茶时就按自己喜欢合自己口味的买就好,毕竟是买来喝的,自己喝得高兴最重要,没必要听信商家的建议一味的买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