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60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中学生的异常心理

青春期既是人生黄金时代开端的关键时期,又是人生最脆弱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过去人们多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和身体健康,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中学生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标准难定,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致。但至少包括这样几条:具有正常的智力;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协调的行为方式;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特点;具有与其所处社会相符的道德品质。这里主要就中学生中常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阐述。
步骤/方法
1

1.青春期烦恼 上海市教科所曾对该市闸北、虹口、徐汇三个区各类型学校的800多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有三大青春期烦恼。  (1)白日梦。中学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年轻的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架设一座由现实的此岸世界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的桥梁,在想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白日梦有多种类型,有想象成为各个领域强人的'英雄型',有想象成为百万富翁的'富贵型',有想象得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爱型',等等。白日梦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偶尔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以幻想代替现实,整天沉缅于其中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不少中学生从白日梦中醒来,梦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客观自我发生剧烈冲突,内心失衡而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2)体相烦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自爱需要,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展的'拔节抽条'期,四肢的生长快于躯干的生长,身材比例总不那么匀称。因此,中学生体相烦恼应运而生,不是嫌自己长得太胖就是嫌自己长得太瘦,不是嫌自己长得太矮就是嫌自己长得太丑,有的甚至因脸上的'青春痘'茶饭不思,暗自流泪。许多人自备镜子天天端详数次,几乎人人在体相上均有本难念的经。这种状况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如某校一女生因面部长得较丑而几次轻生。另一女生因长得较胖而强制自己连续几个月节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症,最终死?quot;弥散性血管凝血症。' (3)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是开始性成熟的时期。我国青少年到16岁时,男性性成熟者已达93%,女性性成熟者已达96.8%。性成熟,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性心理问题。例如,对女生的月经、男生的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少中学生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的心理,又并存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探索异性?quot;奥秘'。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便感到羞耻和不安,有'罪恶感'、'负疚感',这与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落后于中学生正常生理成熟,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有关。这种性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有的产生性过错,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性心理矛盾和障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青春期的烦恼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大问题。困扰当今中学生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社会适应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习心理障碍和社交心理障碍。

2

2.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他们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中学生是否得到社会成员与自身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生'角色(首先是学习者)扮演得如何,一旦在此方面存在问题,就尤其不安和焦虑。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既因为成绩差产生自卑,又极自尊,怕人嘲笑,在家瞒父母,在校应付老师,有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2)考试焦虑。一位女中学生说,'为什么我在考试时会紧张得把准备好的东西忘得一干而净?'另一位男生说,父母对他期望过高,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悸、头晕,有时伴有腹泻,记忆内容的再现和回忆困难,见到试题,头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紧张情绪。  (3)作弊。作弊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弊者为了考试成绩铤而走险,一段时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作弊之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有个学生说:'我有个隐私,无法诉说,思想负担很重,我曾在初二期中考试中作弊,无人知晓,但以后我心中始终放不下,一到考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羞愧,好象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抬不起头来。'

3

3.代际冲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不过会因时代变化而表现得或强或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以前对父母又变为理解期,40岁以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会真正了解、认识自己的父母。在现代社会,这种代际冲突表现得极为明显、剧烈,代沟双方心理承受力都异常脆弱、互相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有个中学生这样说?quot;有人说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成长,现在,我开始渐渐地理解了这句话。令我喜悦的是,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无知的毛孩子了,我拥有了独立的见解。令我忧伤的是父母仍然认为我什么也不懂,事事处处都得由他们作主。''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跟父母作朋友式的交流,可那是多么困难啊!想尝试一下的冲动,每次都被内心的恐惧所吓退……''我疲于争吵,每当他们的喉咙冲着我响起来的时候,我便沉默地用双眼看着,直到他们没有了侮辱我的话语。……即使上了床,我仍得'聆听'父母在被窝里发出的'谆谆教诲'。'另一位学生则说:'代沟是根本无法也没有必要去缩短和消除的,谁想这么做,简直是浪费精力。我们的最终生活目标是做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人,而不是父母假定的模式,也不必希望父母以己为骄傲。'

4

4.性格缺陷  中学生性格发展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偏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狭隘和抑郁。前者表现为经受不起委屈,常为一点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以致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或意志消沉等情况。后者表现为郁郁寡欢、心境悲闷、沉默寡言、消极颓废、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状况。二是怯懦和自卑。有此性格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和做事,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担心别人耻笑自己。三是孤僻和离群。这类学生喜欢独处,往往与他人没有什么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性格古怪。四是对立和破坏,表现为处处与人作对,恶作剧,无理取闹,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逆反心理明显,常常?quot;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叫他打狗他偏要赶鸡。'

注意事项

对中学生异常心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问题不仅是如何去治疗中学生的心理异常,而且要努力减少或防止中学生异常心理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作好防病保健工作,防止异常心理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重视心理卫生教育,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中学生的免疫能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