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11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如何分析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的方法经验

第一步智慧城市定义与分类智慧城市定义及特征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让城市成为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智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更加合理和充分的资源分配,且城市环境保护到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突发事件具备应急反应能力、且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而言,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更具有活力,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智慧城市特征智慧城市具备有四大特征:图表:智慧城市主要特征简介特点特点简介全面物联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并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协同运作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分析智慧城市政策环境分析1、国家政策与规划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及产业也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国家和地方的扶持。◆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将物联网列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随即掀起一股“智慧城市”、“物联网”热潮。◆ 2011年,国家工信部制订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超过10个,包括“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信息安全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通信业规划,物联网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规划等。◆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经过3-5年的创建期后,住建部将组织评估。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新型信息化城市形态。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 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以及在2012年首批试点基础上扩大范围的9个市、区。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达到193个。2、地区政策与规划此外,各城市、城区或园区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它所涵盖的领域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各地对智慧城市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将带动城市迅猛发展。全国部分地区智慧城市相关政策规划如下:◆ 2011年4月,宁波市出台《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年)》,指出未来5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共包括31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2011年7月,福建省与中国电信签署《共同建设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暨“十二五”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投入600亿元,建成由10个智慧城市组成的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 2011年9月7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3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将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8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智慧城市技术环境分析1、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输入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进行搜索,其中,物联网专利公开数量为2881件,云计算专利公开数量为1251件。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2005年以来行业的专利公开情况进行分析。(1)专利数量及趋势分析从2009年开始,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开始快速发展。目前,行业技术仍在不断快速进步之中,行业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成熟。其中,2012年,物联网技术专利公开数量为1647件,云计算技术专利公开数量为713件,均占已经公开专利的50%以上。技术的成熟意味着行业的市场已经形成,并有可能快速扩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2、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分析从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人来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达25.0%,处于第一位;江南大学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为18.0%,处于第二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11.8%的占比处于第三位。综合来看,物联网行业技术的专利申请人的集中度较高,说明行业的技术垄断性较强。从云计算技术专利申请人来看,中兴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达15.3%,处于第一位;浪潮(北京)电子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为13.4%,处于第二位;广东电子工以13.4%的占比处于第三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及业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等。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了RFID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其中,各主体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最终用户得到的成果如下图所示: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加数据图]中国建设数字城市数量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国新建地级市数字城市102个,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累计达到311个,其中158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启动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构建数字城市”的目标调整为“构建智慧城市”。中国建设智慧城市数量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式宣布或已积极着手建设智慧城市。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例如,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个省内城市,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个省内城市。目前,全国共有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全球十大智慧城市维也纳智慧城市多伦多智慧城市巴黎智慧城市纽约智慧城市伦敦智慧城市东京智慧城市柏林智慧城市哥本哈根智慧城市香港智慧城市巴塞罗那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问题主要如下:图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内容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缺乏国家标准智慧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我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缺乏国家标准。目前我国RFID技术在高频领域主要沿用国际标准;但在关键的超高频领域,标准仍由国外组织控制,我国若照搬国外组织控制的超高频领域标准,未来将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中国企业的成本。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成为首要的技术重点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则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技术重点。智慧城市建设覆盖到城市方方面面,与国家信息安全息息相关;而智慧城市理念由国外企业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等技术目前也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目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国外企业的参与。因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如何保证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国内大型企业、政府机构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时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不被泄漏,企业商业秘密、地方政府甚至国家机密不被国外企业或其所属国家所获取的技术问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薄弱目前,虽然我国在智慧城市理念所涵盖的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但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影响,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还较为薄弱。传感器标签成本过高目前,中国制作一个RFID标签的成本大约是1.5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无法推广,从而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困难重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