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相机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快门速度单位是“秒”。专业135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16000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们常说相差一级。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级或称低一级。
镜前快门最初的快门只是一个镜头前的盖子,曝光时用手把镜头前的盖子除下,曝光后用手把盖子盖上。后来改进为气动二叶快门。镜前快门多用于微型相机。手机照相机的机械快门结构,几乎都是镜前快门镜前快门的优点: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镜前快门的缺点:因为放在镜头的前方,所以快门的开口径要大,避免遮到光路,故快门叶片要行走的距离较长,快门速度比较慢
镜间快门许多中档35毫米相机、中幅双反相机、和近代的简便35毫米相机,APS相机都用镜间快门。镜间快门的叶片多由薄钢片制造,有2.3.5片,以5片最普通。镜间快门又通称叶片快门。镜间快门的优点在于:简单而体积小,多在简便相机中使用。闪光可以在快门的所有速度同步。镜间快门的缺点:在于如果需要变换镜头,每一个镜头需要一个快门(如哈苏)。镜间快门、光圈连同后半个镜头连在照相机上不动,只换前半个镜头;例如科达若亭纳(RETINA)35毫米单反相机和蔡司依康的康塔超B反光机都采取这样的设计。
光圈快门有的简便照相机的光圈兼有快门的功能,这类光圈快门大多是双叶片菱形孔式。光圈快门平时是完全关闭的: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双叶片光圈快门开启到预定的孔径后,保持这孔径到一段预定快门开启时间之后,立刻闭合:如此一来,光圈便又兼快门的功能,很多轻便的相机都使用光圈快门。
镜后快门科宝快门(理光126相机)精工舍快门(拓普康35毫米相机,兴和光学SETR235毫米相机)
反光镜快门长城中幅单反相机DF4(DF120)的反光镜,兼作快门。前贴反光镜的金属版兼作快门的第一幕帘,第二幕帘是弧形金属帘。上发条时反光镜幕帘向上移动,离开光轴,但弧形的第二幕帘也同时向上移动,阻挡光线。按下快门按钮时,弧形的第二幕帘先向下移动,稍候反光镜幕帘跟着向下移动,两幕帘之间形成一个间隙。间隙小快门的速度高,间隙大快门的速度低。
焦平面快门焦面快门又叫幕帘快门。早期的焦面快门是一条长长的涂胶黑布,上面排了几个长方形孔,一个比一个窄。当一个长方形孔以均匀的速度移过感光胶卷时,胶卷便暴光了。孔越窄,胶卷上的光越少,快门的等效速度越高。下一步的发展是用两片幕帘构成一个宽窄可以变化的孔.幕帘的材料有涂胶黑布和金属;金属焦面快门的幕帘,由多片狭长金属薄片组成,各相邻金属薄片略微重叠,不漏光线。幕帘快门开启时的运行方向,有横向和竖向两种。今日多数幕帘快门是用薄铝合金片制成的,也有一些是由钛合金制造。
机械快门原来的定义:只使用弹簧或者其他机械结构,而不用靠电力来驱动的快门结构目前的定义:由可以作动的机械元件来驱动的快门结构,驱动方式可为弹簧,电磁阀....等元件
电磁快门复式电磁快门。全电磁快门的控制机构由电磁铁组成(行业内的术语叫做电磁阀),控时机构由电子线路组成。今日电磁快门的电子线路中都用石英片为计时元件,因此电磁快门远比机械快门准确。
B快门当快门纽按下时,即开启快门,直到放开快门钮,才将快门关闭,这种快门称作B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