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选择正确的专业,这样的坚持才是有意义的。 其实自考,除了文凭之外,也要学点东西,所以有用两个字也很重要。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家庭的社会关系,去选择一些对自己的未来事业有帮助,且自己力所能及的专业,不能太难,但是眼光也不能太短浅,要学有点用的专业。选择好自己中意的专业后,最好去书店看一下所有的课程的书,再来衡量一下是不是真的要报这一专业,不要报到有死穴的专业,结果发现自己怎么也过不了,就死了。 选择主考学校:尽可能地选择离自己最近的学校,最好是同一个城市的。要注意看实践课有几门,学位外语是英语还是其他的。比如在长沙的朋友可以选择长沙的学校进行报考,这样免得每次考试都跑来跑去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有些专业是很多学校都可以主考的,这种就有可能选择尽量离自己近的主考学校。到时实践课,毕业论文,学位,跑来跑去最少就是七到十趟,浪费时间和米米无数啊。
把握时机,做好考试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个专业都有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分;考生在选定自己准备报考的专业后,应该详细了解专业里的课程,要对各门课程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报考中能够进行难易搭配的报考。从而不会使自己的报考出现某次考试中都是非常难的课程,或某次考试中都是简单的科目。自考的方式有两种,二者各有优势,看自己的情况选择。 一种是完全自学,不参加任何培训;这种方式就需要考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考生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也需要考生自己寻求途径去解答心中的疑问。注意,现在很多专业社会考生是不能报考的;需要参加高校的自考助学班后才能够报考。 一种是参加高校组织的独立培训班。这种形式的学习对考生的压力会比较小,因为高校会统一开设专业里面的课程,老师面对面的授课,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任课老师,也可以和班级里的同学进行一些讨论;而且在考前学校都会进行这次考试课程的串讲,画出考试的重点,一般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会在考试的试卷中出现。
报名和报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每个省份都是有一点区别的。例如:在考试计划上,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省份里在考试的计划上会有一些区别,会有一两科不同。在考试时间上,有的省份每次有四次自学考试,分别在一、四、七和十月份,有的省份每年就只有两次考试,分别在四、十月份;所以考生要去详细了解本省的自考情况以及报名时间。一般每次考完之后一个月的样子就会出成绩了,紧接着就是报考下一次自考的报考时间了。
关于学习和考试本身。 其实每次考试前差不多有三个月的学习时间,所以在三个月内要学习四门功课,时间还是有点紧张的。所以自己要安排好时间,如果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经算不错,只怕是一天打鱼四天晒网,我就有点这样,不过我还是坚持打了鱼,就怕连一天也不想打鱼的人,那么考试就真的好难了。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百分之三十的题是不学也会,百分之三十的题是学了就会,有百分之三十的题是学了也可能不会的。我记得我第一次去考第二外语日语的时候,完全没有学,就是去蒙,结果得了29分。那次考试的意义就是证明了百分之三十的题是乱选,一点脑子也不动,也可以得到这百分之三十的分的。而通过学习得来的30分当然要自己认真看书,而对于另外这百分之三十学了也可能不会的题,就要蒙得有技巧了。所以注意分析题型,给自己的蒙找点逻辑还是灰常之重要的。 自考,就是直奔考试去的。所以在开始学习的同时,就把要考什么弄清楚,分析考试题型,怎么考就怎么学。否则,一味地看书,没有重点,没有想法去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