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
开放时间 07:00-12:00,15:00-18:30
交通 位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在藏医院下车,乘三轮车4.00元左右。
门票 上午从正门进去,右手边就是售票处,目前售价85元/人(2009年6月价格)。
其他基本信息 若在大殿内摄影需另花90元买一张摄影许可。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为什么这一尊如此珍贵呢?因为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1048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后,两尊等身像被交换位置,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囊廓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廓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唐蕃会盟碑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O.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大昭寺从7月1日起开始对游客实行“限时”入寺,上午8点到11点半主要为信教群众开放,期间不接待10人以上的团队;11点30分到 17点30分对游客开放。而且,团队在大昭寺内整个参观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其中千佛廊大院内20分钟,中心殿内10分钟,金顶外景拍摄20分钟)
下午在二楼平台会有喇嘛辩经,每天7点左右,大昭寺的第一批香客来进香。
到大昭寺旅游,要尊重当地百姓习惯,顺着人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上到二楼平台上,遥望远处的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和广场上熙来攘去的人群,都会有别样的一番感觉。第一次买票后最好保留门票,以后几天再去时仍然有效。请寺庙里的师傅讲解一次50元。
可独自一人,避开参观高峰时间,一大早随转经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