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的淀粉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不同。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为37℃,但工业用细菌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2)淀粉与碘的蓝色反应在pH=3~5的弱酸性环境下进行最灵敏,59时不显色(或一开始显蓝色,后不显色)。这是由于碘会与调节pH所用的NaOH反应,产生次碘化钠(NaIO)和碘化钠(NaI),使之丧失作为检测试剂的功用。(3)利用碘液来检测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实验现象:淀粉加入5% HCl后加入淀粉酶,经60℃保温反应,加入碘液后,呈现棕红色。在重复实验后发现甚至会呈现出红色、褐色,且与滴加淀粉酶的时间有关(即淀粉于HCl中存留时间有关)。这是由于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都能与碘液发生反应,原理是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中,形成络合物。淀粉与碘生成的络合物的颜色与淀粉的聚合度或分子质量有关:一般来说①>60个葡萄糖单位时,显蓝色;②20个葡萄糖单位时,显红色;③<6个葡萄糖单位时,不能形成螺旋体,不显色。且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也会发生自然水解,因此,上述实验中淀粉在HCl中存留的时间不同,显色也不一样。即使在强酸环境下,淀粉酶失活,淀粉也可能不与碘产生蓝色反应,而呈现出红色、褐色等,不能准确检测淀粉酶于该pH值下是否失活。(4)那么我们是否就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斐林试剂的Cu(OH)2可与HCl产生中和作用,使斐林试剂失去鉴定作用。即使在酸性条件下淀粉酶具活性,使淀粉水解成还原糖,也检测不出来。若利用磷酸盐-柠檬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以唾液淀粉酶作实验材料,实验误差可能会减少。(5)综上所述,用淀粉酶来做pH对酶活性影响的检测实验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最好的方法还是改变反应底物与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来完成此实验,这样就能回避选择试剂中需要考虑的种种复杂问题。以上资料都是来自于理论,而实际操作是否会产生这些问题还有待于验证。2、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为何不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应该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如果用碘液的话,蔗糖遇碘不变色,淀粉如果完全被淀粉酶催化水解了照样不会使碘液变蓝。所以这个实验要用斐林试剂检测。再者: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是否有淀粉被分解,而不是探究淀粉是否被完全分解。所以只要检测分解产物是否存在就够了。3、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对结果进行检测。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这时就会改变体系温度,导致酶活性改变,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应选用碘液。
上一篇: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下一篇:高中生物还原糖的检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