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3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亲子游龙脊梯田(上行篇)

在桂林周转了一下,又奔龙脊了。所谓的休整,其实就是把行李箱中适合爬山的服装加进了背包里。行李箱留在老大家,去阳朔带的是夏季服饰,而去龙脊,考虑是深山,带的则是另一种风格的防冻服装了。要爬山,行李箱是不能带的,依旧是背包。阳朔很有名,西街也很名,但这个龙脊,却是此行最想去的地方。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梯田的照片,很壮观也很震撼,就想去亲身体验一番。正巧这次长假时间长,就达成所愿了。因为第一次去,在想象中梯田应该是个随处可看的景儿。而事实上,只有到了深山里的聚集区,大面积的梯田才得见,并不是随便在路边就能看到的。一定是在“景区”里。从桂林到龙脊,80公里左右,平时一个小时的车程。而国庆长假,周边的自驾游全涌向这里,尤其是车牌为粤的车辆最多。盘山路很窄,有时需要站在路边等着单行。还有就是停车场空间有限,需要等里面的车出来,外面的车才能上行进入。所以,断断续续、走走停停,4个多小时才到达深山里山脚下的停车场。门票是在网上搞定的,在售票厅专门有个窗口领取自驾游的门票。说是门票,其实就是一张粉红色收据,提前开好了的。一路上就拿着这张粉红色通行证,畅通无阻。梯田聚集区分大寨瑶族和平安壮族。我们要去的是大寨瑶族。停车场里车满为患,人头攒动。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婆们背着空背篓到处找活干。我们和客栈联系之后,给我们说了路线,也告诉我们可以找阿婆们背行李,然后由她们带路。阿婆们一窝蜂的涌上,原本两个背包,瞬间被4个阿婆包围。用她们的话说“一年才等这一天,一定要让她们背,这是照顾她们”,于是,风卷残云一般,两个包被装进了他们的背篓。就连小du,也一起被装进去了。一路上去,确实不轻松。一是不认识路,二是之前看网上游记,说是要走一小时左右,再加上我们还拖拉个孩子。山间小路上,阿婆们一个个健步如飞。背行李的比比皆是,但背小孩的却不多,偶尔还有坐“轿子”的,多为年长者。背小du的这位阿婆,du爸猜测人家有60岁以上,du妈猜测至少有50岁,而实际上,人家只有43岁。常年在山里劳作的人,面相上显老。而这位阿婆的妈妈,也是众多背篓的阿婆之一。在拐角休息的时候,看到一个肩扛一根圆木的阿婆,人家介绍说已经75岁了。依旧健步如飞。都说龙脊这里有长发村,这次没有安排去长发村。事实上,这里的阿婆们各个长发。背dudu的阿婆在拐角休息的时候,还顺手梳了下头发,天哪,超级长发。她们就用一根皮筋、一个黑卡子,就把头发盘在头顶了,然后用民族包巾包住。据他们介绍,这里的女人一辈子就剪一次头发,而平常掉了的头发,她们也都收集着,盘头的时候都顺进去了。可以想象,这头顶的分量不轻。沿途就看到黄灿灿的水稻梯田了。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阿婆说,稻子该收了,就是留给你们看的。不然,收了你们就没什么看的了。等长假结束,就该收割了。赶在天黑之前,我们到达了客栈。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三天两晚的悠闲时光。放下行李,我们就奔出去拍照了。天黑的实在是快,再加上小du不是太配合往上走,于是,我们随遇而安。留下爸爸拍照,我们就又折返客栈。2号观景点就此搁置。随后第二天,去往另一个方向的1号观景点,只因天气大雾,也在接近观景点的地方折返。虽没到观景点,但梯田确实随处可见的。而我们选择的客栈,不愧是国家摄影作品的拍摄地,角度确实最佳。遗憾的是,随后的两天里,天气超级不给力。第一个早晨下小雨,第二个早晨大雾弥漫。哈哈,还好中午能见度稍好。↓上山当天下午的照片,虽不透亮但有太阳。↓第二天早晨的照片,雨停了,但云雾缭绕。↓小妞是走哪消费到哪,又是头巾又是奥利奥↓以后拍照大家不要喊茄子了,直接发英文字母P的音,效果就是这样了,喜庆吧。哈哈↓这是小妞跟着爸爸单独出去拍照的 造型摆的不错啊↓这是小du的作品,马屁股 ↓炊烟袅袅 夜幕降临 灯火阑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