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怎样治疗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神经内科)是指脑实质内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病因是因长期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某一硬化的动脉破裂所致,少见的有先天性动脉瘤、老年性梭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酶菌性动脉瘤、血液病、胶原病、脑梗塞后,血管炎等原因引起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上以内囊区小动脉出血最为常见。出血性血肿(或血块)可割裂、压迫附近脑组织,破坏或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运动、感觉、记忆、语言、精神活动等)而出现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症状;出血量大时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组织移位元甚至脑疝。该病为常见病,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其表现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病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步骤/方法
1

治疗原则  1.维持呼吸道畅通,充分给氧;  2.静脉输液维持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  3.控制血压;  4.防止再出血;  5.降低颅内压; .控制脑水肿;  6.防治并发症;  7.手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者)。

2

用药原则  对于大多数有颅内高压的脑出血病人使用脱水剂是重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其可减轻脑水肿、预防或治疗脑组织移位元(脑疝),高渗性利尿剂及其用量的选择必需根据病人颅高压和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心脏功能、肾脏功能等情况适当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严重脑水肿病人,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胃出血”的危险。脑出血多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后由于颅内高压会引起血压的反射性进一步升高,用降压药适当控制血压是脑出血病人常用的治疗措施。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必需根据感染的部位、类型等进行处理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止痛药可帮助缓解严重头痛症状、紧张烦躁情绪。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通等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

3

预防常识: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最常见于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一旦发病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因此必需重视该病的早期预防。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脑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渡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脑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一旦出现脑出血应及时当地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让病人保持侧卧位头高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脑出血多发生于老年人,常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击”,“昏迷”者或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吞咽困难、咳嗽咳痰不能、大小便潴留、瘫痪等)继发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十分常见,关于手术治疗问题现尚未统一意见,有学者主张对于出血量大、出血靠近脑深部者、易发生脑疝且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者可选择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锻炼,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

注意事项

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后的恢复有其自然规律,肌肉力量、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快慢依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大多数在病后两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病人、家属必须t解这些知识,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社会及家庭给予患者精神及生活的支援,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推荐信息